|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哪儿
|
叶莎莎 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从“十五”开始便致力于研究这一问题,并逐步集中到了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现代中小学发展性评价制度、现代中小学文化建设与文化制度的实验研究等三大方面。 制度建设滞后影响学校发展 问:“现代学校制度”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其内涵,我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又具有哪些特性? 答:现代学校是根据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及知识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在本项实验中的现代学校制度,指的是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问:为什么要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何在? 答: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制度,在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由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域、学校的巨大差异性及其他原因,使得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知识贡献的力度。比如: 学校治理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从总体上来看,校长负责制未能建立在完善的民主制基础上;政府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和学校层面的教育资源使用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传统的鉴定性评价在一些区域、在基层大多数学校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文化制度落后。部分学校忽视现代学校文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导致校内各人群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办学核心理念,人心不齐、工作热情不高、“学习型学校”的特征不显著,学校的发展缺乏强劲的持续力。部分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战略性规划,尚未形成明确、科学、适度超前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聘请从事企业形象识别的文化公司帮助本校设计文化形象识别系统;有的学校生搬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导致了“文化移植”现象的产生;有的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沉淀,但疏于总结、提炼和升华。 教职工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在校长的职前培养、任职资格、首任条件、聘用程序、日常监督、校本培训、晋升、奖励、惩戒、退出等方面的制度都有需要改革的地方;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中,教师职前培养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流动制度、校本师训制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一基本矛盾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制度原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加快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制度的创新,健立起民主的、法制的、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公正透明的、运转高效协调的、与社区相融合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 问: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着力点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体悟到:要想比较系统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应当把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文化制度作为三大重点,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地带动系统建设。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只有深刻体悟现代学校文化,然后根据学校的情况,把它变成制度文本,并用各种方式,让它融入到全体教职工的血液里去,这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有很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形成好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制度,搭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再进行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设,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根”。 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像牵牛鼻子的一条绳,你向哪个方向拉绳子,牛就会向哪个方向走。特别是其中的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评价制度,更是重中之重。但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基于现代学校文化,在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才能建立起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同时,只有建立起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广大教职工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大家都从制度层面考虑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实实在在地实施。 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要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来解放教育生产力。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现代学校文化,以现代学校文化为基础。 这三大研究重点是现代学校制度大体系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民主管理仍是当前学校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问: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应从哪些方面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进步? 答: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文明建设已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政府转型、职能转换,为逐步、有序地“放权于校”和“还权于民”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所要求的民主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在我国公办中小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前进中的问题,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比如: ——政府与学校关系层面:一部分教育行政机关在人、财、物、课程及其他教育教学业务方面,对学校管得过多、统得过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落实得还不够好,校本管理尚未形成,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尚需时日。 ——学校内部关系层面:校长负责制建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当时是根据拨乱反正、扭转学校系统一盘散沙的局面而提出的,在当时确实是发挥了很大的正面作用。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长负责制需要完善。 原有的校长负责制缺乏坚实的民主制基础。由于学校校长是教育行政机关或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导致校长主要对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党委负责,部分校长为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的意识相对较弱,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从主观上排斥他人参与学校管理,使教代会、教育工会形同虚设,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核心性的管理工作,群众的智慧难以体现到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加上校长队伍整体性专业化水平不太高,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即使是有一部分高学历的中学校长,其封建集权的思想意识仍很严重。目前的校长任命机制,导致一部分确有真才实学的人难以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责任不在校长,也不在局长,而在体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另外,随着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在学校内部,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意识愈来愈强,他们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兴衰,要求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强烈地要求能够获得权力体系中的最核心的“三权”的一部分,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各一部分,希望学校能够走上民主治校的轨道,希望有一个能对学校发展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与社区、学生家庭关系层面:虽然学生、家长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但制度的分割作用,家长委员会部分功能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社区人士和学生家长难以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学校也很少介入社区的文化建设,很少把学校教育放在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环境中,考虑学校应当作出的贡献,学校成为一个封闭的“文化孤岛”。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社会成员之间沟通缺乏,信任感下降,也迫切需要通过学校与社区互动来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三个层面,构成了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实验研究的主体部分。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要认真探索 问:在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实验研究中,作了哪些探索? 答: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在全区开展了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民管会是由教职工、家长、社会人士、高中学生、教育行政机构的代表为主组成的,对学校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咨询的学校最高一级的自治性组织。其成员是在学校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三个二级组织的基础上,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为主产生。青羊区同时开展了公办中小学校长公推直选的实验,让民管会和教职工推选校长,并把这种实验推广到了机关各科室负责人的选举。这样做,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的视域,把群众公信度高低作为重要指标,用好的、科学的制度选人,靠民主的程序选人,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浮出水面,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让广大教职工、高年级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意愿、贡献自己的管理智慧的真正有效的途径和机会,使更多的学校管理方面的好的设想尽快转化成学校管理的决策和行动,提高学校管理效能,降低学校管理成本。目前该区正在考虑把该方面的实验成果转化成常态化的制度,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牵头,在南京市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了校务委员会的实验研究。南京市鼓楼区在全区公办中小学也开展了该项实验研究。校务委员会是“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学校“一主两翼”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校“一主两翼”管理体制,是指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学校其他各种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管理体制。在“一主两翼”新型管理体制中,“校长负责制”是中心,教代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内部关系,校务委员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外部关系,两者构成“校长负责制”的辅助决策系统。对涉及教职工和学生管理、发展的相关事项,必须经过辅助系统的前置性审议,才能转化为学校或者校长的决定,并通过学校其他执行系统得以落实。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开展了教育议事会建设的实验研究。教育议事会是指在不改变学校现有的办学所有制、不过度干预校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建立的、对学校办学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和审议的外部咨询与监督组织,是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长期、密切的协调与合作的一种组织平台。教育议事会开展议事活动,主要包括:规划、制度、汇报文本的审议,日常教育事项的审议,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协调矛盾,及时解决一些学校难以解决或不便解决的矛盾、纠纷和冲突,提高家教水平等。 问:在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实验研究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 答: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在该方面开展了实验。以往我们社会、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机关)评价学校,往往看该校向上一级学校中的重点学校输送了多少毕业生,输送的数量多,就被认为是好学校、效能高的学校。实际上,该学段中的所谓重点学校,在所在区域往往占有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拥有大量的优质教师、优质“学苗”、大比例的公共财政的投入等。而同学段中的其他学校则很难获得这么多、这么好的资源。因此,有的普通高中校长就很不服气地讲:“如果给我那么多好教师、好学生,那么多的财政经费,我也照样把那么多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为此,椒江区以学段为单位,设计了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入口指标体系” (“输入指标体系”)和“出口指标体系”(“输出指标体系”)。把“出口指标体系”与“入口指标体系”相比较,算出三年(初中、高中)期间在校学生成长的“增加值”、教师发展的“增加值”和学校发展的“增加值”。该综合性的“增加值”愈高,说明学校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贡献愈大,学校发展的步伐愈大,学校的效能就愈高。我们认为,这种实验,对于公平地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对于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问: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制度的实验研究方面有哪些启示? 答: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的同志从有利于建设实践的角度提出,可以把庞大的学校文化系统分为学校精神文化子系统(精神力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子系统{执行力文化)、形象文化子系统(形象力文化)。建设时,应当以精神文化为基础、以制度与行为文化为建设的重点、以形象文化为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表征,来处理三个子系统的关系。比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小学、文翁实验学校,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拉萨路小学西校区、鼓楼区长阳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等校都参与了这项实验。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制度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哪儿,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电教教材借阅管理制度 |
下一篇文章: 把学校还给学校——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