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让人欢喜让人忧
1.新课程、我们有收获
首先,促进了教师成长。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许多老师在不断学习培训和在教学实践中突颖而出,如秀洲现代的祖美娟和许春云老师在市级培训中所做的单元备课分析讲座得到了其他区市县老师的一致好评,许春云老师还在省思想品德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做专题发言,并受到省教研室的表扬。
三年间,我区在市优质课评比中成绩喜人。2003年,我区李郭保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夺得了市一等奖;2004年,王琴英老师获得市二等奖;2005年,王永生老师又获市一等奖和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加兴市参加了省优质课评比,并终获省二等奖。
三年来,上交到区级以上评比的教师论文共200多篇,教学教学案例120多篇。在市里的论文评比中,我区学科教师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05年论文评比结果,我区共有四篇论文获得一等奖,20多人获二等奖,论文质量列全市前列。学科教师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教学月刊》《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试教通讯》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
许多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4年度的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中,我们学科获奖的教师数占了中学获奖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全区近一半的中学教科室主任是我们社会思品学科;2004~2005年间新提拔的8位中学校级领导中,有6位是本学科教师。
其次,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由于我区是纯农村学校的原因,过去我们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兄弟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但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我区学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抽测成绩与其他县市区已基本持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中考)学业考试中,学科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其他县市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新课程,我们有困惑
首先,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面对新教材,总是觉得新教材的“体系”不完整、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其次,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历史与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文科教材,涵盖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一册主要以社会学和区域地理为主。虽然过去浙江版的初中社会也是综合性学科,但主要是拼盘式的,初一是地理,初二是历史,初三是政治学,教师相对来说也比较适应。但新课程对参加实验的历史和政治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许多概念和名词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的知识面与新课程综合性特点不相适应。
第三,从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方面来看,目前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的要求偏高,由市教研室组织编印的学习资源和单元卷比起其他地区的资料来说,质量尚可,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求过高,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和教师失去方向。上完课,学生做了作业后会发现许多知识是教材上没有的或老师没有提到过,单元卷做完后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责怪教师,教师左右为难。还有就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料比较缺乏,许多学校没有各类的挂图、地球仪、投影等教学资料。
3.新课程,我们的忧虑
一是由于每年教师的任课情况会发生变动,这对中心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开始确定的中心组成员,没有一位是真正最后能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因此,承担区新课程培训任务的老师基本每年都有变化。
二是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在年级段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区总体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顾了初三就顾不到初一新课程了,因此,任教初一新课程的年轻教师少,骨干教师更少,多数是代课教师,非本专业的教师,大多为民转正和行政领导兼课的。他们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差,培训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初二其次,初三相对来说实验工作开展最好。
三是学校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活动开展较好的,往往是年青教师较多,专职教师多的学校。而且通过新课程实验,我们有种预感,就是校本教研开展较好的会更加好,差的更差,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