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项教育改革实验,该课题借助“教育在线”网站形成实验“共同体”,吸引了国内一大批教育界精英参与,成为与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三足鼎立的教育改革行动之一,在国内影响巨大。我校教干教师自聆听朱永新教授精彩报告后,深深被新教育所吸引,一致决定申报并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改变学生生存状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近年来,我们实验二小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促进办学整体水平和特色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好评,为了全面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将在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动摇的前提下,以新教育实验为突破口,开展新教育研究,实现学校新跨越。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上网学习、总结反思、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步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增强教师职业幸福体验,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平。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培养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
3、拓展学校办学优势,营造书香校园,推进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发展学校办学内涵,建设特色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研究的方法
1、研究的理论支撑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民主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指导。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有目的的实验,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最后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举行随笔、读书笔记交流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究、总结,改进、提高。
(2)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中的成果,编写新教育研究系列文集、电子书刊,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构建具有特色的和谐校园。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教育实验顺利开展,稳步推进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实验校创建的组织协调、活动开展、宣传策划、实验指导、课题管理等工作。
2.提供经费支持。学校每年划拨一定金额的新教育实验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师资培训、投入补助、参观考察、活动开展和评选奖励等支出。
3.健全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制度:教师个人、班级或年段可以自主申报参与校新教育实验,并上报总课题组。
(2)定期研讨制度:学校定期组织举行新教育系列研讨会。
(3)宣传报道制度:学校将安排信息员撰写有关宣传信息材料,及时发布在“教育在线”、区教育网、学校网站及校报上,以扩大影响,促进交流。
(4)学习考察制度:学校将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参加总课题的有关学习、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我校实验研究整体水平。
五、新教育实验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一)营造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1.学生读书内容及要求
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30-5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50-8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100首;
必读书目
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6本;精读1-3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10本;精读2-5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10--15本;精读3-6本
2.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建立“学生读书记录本”。将读书活动中得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及每学期的读书计划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本”展示评比活动。
(2)确立读书时间和任务。在校利用晨读时间,师生共读;在家每天读书时间20分钟,随着年级的增大,读书时间要适当延长,力争亲子共读,并加强对学生读书进行指导。双休日及节假日落实读书任务,开学检查。
(3)营造环境助读,充分利用图书室、报刊、图书角及微机室,让校园每一角落都有文化“声音”,各班要设计读书园地,校电视台、校报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发动。
(4)活动评比促读,“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学校少先队要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读歌朗诵会”、读书征文、课本剧表演……评出“诵读大王”、“书香班级”、“优秀读书笔记”等,选出好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
(5)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学生主动捐书,学年间可以互通有无。班级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大力提倡到学校图书室或市图书馆借阅图书。
(6)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3.在教师方面,以“四动”策略驱动学校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
(1)活动推动:一是每月开展读书汇报和沙龙活动,围绕“我读了什么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受到什么启发?”为中心;二是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2)教研带动:学校要把服务于教研做为学习的基点,学是为了用,教科处、教导处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把学习和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边总结。
(3)内外联动:在内部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外部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参加各级培训班、讲座,强化学习。
(4)制度促动:学校制定一系列考核制度,把学习纳入其中,规定数量和质量。
(5)班级要经常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等活动。利用晨读时间、阅读课为学生朗读经典书籍。营造“师生共读”的书香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
(二)师生共写随笔,改变生存状态
1.教师随笔活动
(1)教师每周写一篇随笔。随笔内容: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案例、对学校新近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和感想、学生教育跟踪记录、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等等。
(2)充分利用学校的论坛进行交流,鼓励教师将随笔发到教育在线与大师对话,学习交流。学校骨干教师必须带头参加学校论坛、学校网站教育论坛和教育在线。
(3)将教师写随笔纳入考核,对于每学期在教育在线上发表字数较多的教师进行适当物质奖励。
(4)在校报上开辟教师随笔专栏,每期选择优秀的教师随笔刊登在上面。
(5)学校定期做好教师随笔的检查工作,学期末要进行展评。
2.学生写日记
(1) 指导一-二年级学生每天写一句完整的话,三-六年级记好读书笔记,引导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逐步做到每天一记。
(2) 开设阅读、写作课,由语文教师做好对学生阅读、写日记的指导工作。科任教师也要把学生阅读、写作纳入教学内容之中。
(3)在校报上开辟学生日记专栏,每期选择优秀学生日记刊登在上面。
(4)学校定期将优秀的学生日记进行整理,出刊学生文集
(三)创设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充满激情,建立个人风格。
(1)用心做老师。六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悉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上心研究每一个课题。
(2)上好每一节课。一是提升理念——把孩子当人看;二是强化情感——真心真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三是激活方法——死教书把人教死,活教书把死书教活。把课堂变成情感交溶的课堂。
(3)严把教学过程,落实教学“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四)建立数码社区,分享信息资源
(1)为全体教师提供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
(2)指导教师在学校网站建立个人博客和在教育在线上开辟个人随笔专贴。
(3)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提升网站的学习、服务、对话功能。
(4)加强资源建设,搭建信息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的课件、网络资源等,随时可以点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课题研究各阶段工作安排
1.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
(1)理论学习:学习朱永新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
(2)制定方案:制定新教育实验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3)参加培训:由课题组织者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
(4)座谈研讨:组织教师代表商定新教育实验方案。
2.实验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2月)
(1)召开新教育实验课题组会议,邀请新教育相关专家来校指导。
(2)建立各项目组机构,分阶段实施。
(3)参与其他试点校联谊活动。
(4)定期开展学校新教育研讨会。
3.总结提炼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
(1)收集整理资料、图片、数据。
(2)形成主报告及音像、著作、网页等相关成果。
(3)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成果鉴定。
4.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9月以后)
(1)确定深化推广研究目标,规划后续工作计划。
(2)推广实验成果,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