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 施福荣
03年1月,区教育局在文华园召开了全区新课程实验动员大会,新课程实验工作由此全面展开。通过一系列的通识培训和暑期的学科培训,我们13所中学的30多位学科老师,在激情九月,率先背负起“希望”的行囊,走上了新课程的讲台,开始了痛苦并快乐着的新课程实验……。
一、实验背景的提示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新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综合性学科,它溶合了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它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历史与社会》有二个课程标准,多套教材,它们的综合程度不一,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我省其他地市一样,选择了综合程度更高、挑战性更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同时在教材选用委员会的认真比较研究下,选用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
《思想品德》新课程则比《历史与社会》要晚实施一年,主要原因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都比较晚,我们嘉兴市在比较了人教版、湖南版、广东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的教材后,最终选择了湖南版教材,在完成教材选定和培训工作后,我们于2004年9月,开始了《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践。
二、我们探索的足迹
1、新课程教材培训工作
三年来,我们根据我们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在每个学期初,都制定了周密的学科新课程培训计划,每年的6月和12月份,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新课程培训,聆听课程专家的培训报告、省骨干教师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经验介绍,然后一般于7月和1月份我们要求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回来后认真分析总结和反思,并于8月底及2月初在全区的新课程培训会议上分单元做新课程的培训讲座。在区级培训活动中,我们要求中心组成员一定要立足我区教师队伍的实际,着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重点放在教材结构分析、单元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等。在每个学期中,我们都会安排一到二次新课程的专题研究活动。
2、新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每个学期,我们都举行了新课程的专题研究活动。活动以教学问题为切入口,突出专题性和实效性,比如,我们在03年11月份在建设中学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我们请我区的骨干老师上示范课,课后我们围绕课堂进行研讨,并在此次活动中做了题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几对关系的处理”的专题讨论,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独立学习设计与讨论分享合作;课堂纪律的调控与民主的课堂氛围等四个方面作了研讨,使老师们注意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帮助。04年9月,我们又在秀洲现代举行了以“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主题的新课程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不仅让老师们听了一节综合探究课,还就综合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从探究课的导入、活动设计、探究内容等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达成了一些共识。05年4 月,我们在王江泾镇中学和秀洲现代举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专题调研暨校本教研现场会”,发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并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05年5月,我们在新城中学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综合探究课题研究活动”此次活动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同堂赛课,一方面为市重点立项课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
3、新课程的校本研训活动
三年来,我们在每个学年度都确定了校本教研的重点,如04学年,我们确定了校本教研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全过程研究”,就问题的提出(包括提出的时机、提出问题的背景、问题的难度设计等)、问题的分析引导(包括阶梯设置、分析的方法、手段和技巧等)、问题的归纳和总结等全过程进行研究;05学年我们又以“三个一”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也即:讲一个最有启发的教学故事,谈一个感受最深的教学问题,说一个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期初教研组长会议上布置工作,每次下校我都要让教研组长汇报这方面的开展情况,并在年终进行交流汇报、总结评比。06学年,我们又以“关注课堂细节,构建理想课堂”为校本教研的主题。要求学校教研组充分关注教学结构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目标达成过程的细节、材料分析过程中的细节等。教研组长们反映在这样的活动中,明确了主题,指示了方向,有重点,有要求,有评价,能力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因为爱,所以爱
1、组建学科中心组,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了让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从一开始,就在七年级新课程任课老师中,选择了几位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新课程学科中心研究组。并试运行工作例会机制。结合常规教研活动,基本上每月召开一次成员会议。中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 题产生的原因;启发他们思考,帮助教师寻求到一些解决这些 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保证实验有效推进。迄今,中心组成员已初步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程序化表现与解决对策”、“小组合作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典型性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各册教材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 “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等近十个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专题 进行了研究。还在区市级培训中承担公开课、教材分析等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心组成员在省级培训中做专题发言3次,参加省级培训10多人次;在市级新课程培训中做单元分析报告12次,作专题讲座4次,参加市级培训70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产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全区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深入课堂第一线,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一同进行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三年间,基本上每个学期听课节数都在90节以上,每次听课后都及时和教师交流, 这样就使得每 次下校活动,就成为一次群体的研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更 是受教育者,教研员与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好学科的教学研究,教研员也走上讲台上“下水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在新城中学举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综合探究课题研究” 活动,活动中教研员根据课题的研究成果,上了“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受到了广大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一方面推广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教研员的课堂风采。现在,每个学期,教研员都要到学校上下水课,课后还经常和老师们一起研讨,这样不仅很好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为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好新课程实验,提供了帮助。
3、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研向课题化、专题化方向发展
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要求人人是行动者,是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 “研究中心”。这就改变了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各校实验教师课前课后一起研讨,随时对话,一起反思。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个体研究能力,实验教师与中心组成员共同质疑、释疑,研读教材、研讨教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通过研讨课,让老 师们再一次根据直观的案例进行研讨。这种从中心辐射到面的教学研究网络,促进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促进学科教研向专题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我们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04年开始,我们围绕嘉兴市重点立项课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型的活动有05年3月举行的“综合探究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05年10月的“综合探究课学习评价研究活动”;06年4月的“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推广活动”;06年9月的“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案例和学生综合探究学习成果征集评比活动”等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正确把握这一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
四、让人欢喜让人忧
1、新课程、我们有收获
首先,促进了教师成长。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许多老师在不断学习培训和在教学实践中突颖而出,如秀洲现代的祖美娟和许春云老师在市级培训中所做的单元备课分析讲座得到了其他区市县老师的一致好评,许春云老师还在省思想品德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做专题发言,并受到省教研室的表扬。
三年间,我区在市优质课评比中成绩喜人;03年,我区李郭保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夺得了市一等奖,并得到了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主任富兵老师的高度评价;04年王琴英老师获得市二等奖;05年王永生老师又获市一等奖和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加兴市参加了省优质课评比,并终获省二等奖;计东蔚老师在区双高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三年来,上交到区级以上评比的教师论文共200多篇,教学教学案例120多篇。在市里的论文评比中,我区学科教师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05年论文评比结果,我区共有四篇论文获得一等奖,20多人获二等奖,论文质量列全市首位。学科教师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教学月刊》《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试教通讯》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许多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04年度的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中,我们学科获奖的教师数占了中学获奖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全区近一半的中学教科室主任是我们社会思品学科;04—05年间新提拔的8位中学校级领导中,有6位是本学科教师。
其次,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由于我区是纯农村学校的原因,过去我们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兄弟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但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我区学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抽测成绩与其他县市区已基本持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二年的(中考)学业考试中,学科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南湖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新课程,我们有困惑
首先,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面对新教材,总是觉得新教材的"体系"不完整、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其次,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 《历史与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文科教材,涵盖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一册主要是社会学的内容。虽然过去浙江版的初中社会也是综合性学科,但主要是拼盘式的,初一是地理,初二是历史,初三是政治学,教师相对来说也比较适应。但新课程对参加实验的历史和政治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许多概念和名词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的知识面与新课程综合性特点不相适应。
第三,从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方面来看,目前,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的要求偏高,由市教研室组织编印的学习资源和单元卷比起其它地区的资料来说,质量尚可,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求过高,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教师失去方向,上完课,学生做了作业后会发现许多知识书上是没有的或老师没有提到过,单元卷做完后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责怪教师,教师左右为难。还有就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料比较缺乏,许多学校没有各类的挂图、地球仪、投影等教学资料。
3、新课程,我们在忧虑
一是由于每年教师的任课情况会发生变动,这对中心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开始确定的中心组成员,没有一位是真正最后能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因此承担区新课程培训任务的老师基本每年都有变化。
二是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在年级段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区总体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顾了初三就顾不到初一新课程了,因此,任教初一新课程的年轻教师少,骨干教师更少,多数是代课教师,非本专业的教师,民转正和行政领导兼课的,他们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差,培训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初二其次,初三相对来说实验工作开展最好。
三是学校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活动开展较好的,往往是年青教师较多,专职教师多的学校。而且通过新课程实验,我们有种预感,就是校本教研开展较好的会更加好,差的更差,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五、明天会更好
今后工作上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创学科教研特色,要在以后的听课过程中,随时物色“特色教师”、“特色模式”、“特色课堂”,以便为我们的下一步活动做好准备。二是提升教研品质,促进教师发展。我觉得学科教研工作要形成“三个提升”,即:在教研职能上,我们由“发现基础上的传播”提升为“研究基础上的指导”;在教研定位上,要由辅助者、指导者提升为参与者、引导者;在教研方式上,由“赛课评优为主线”提升为“专题牵动、成果推广”为主线。三是加强能力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既要通过不断积累总结丰富自己的教研经验;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提升教研品质、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方式创教研特色。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学科教师焕发出了极大 的参与热情,他们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创造的欲望,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教师对于学生、对于事业以及对于自我发展的价值,体验了自尊,树立了自信。
新课程实验是艰辛的,一路坎坷不平;
新课程实验是幸福的,一路能看到自己迈向成功的坚实足印。
在新课程的田野上,我们既然已经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流下了艰辛的汗水和幸福的泪水,我们有理由期待收获……
明天会更好,我们期待着,我们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