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
3.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行为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农具,进行日常的种植实践活动。
2.养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知道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进行徒手劳动和用农具劳动的体验。
课前访问长辈,了解使用简单农具的名称及使用这些农具的好处。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农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调查法 辩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一、
激趣导入 |
1.用农产品吸引学生。
2.问:农民伯伯进行农业生产要使用什么呢? |
学生能说出农产品名称,知道农业生产要使用农具。 |
接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
二、
交流学习 |
1.指导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2.各组推选代表汇报。 |
1.小组讨论。
2.能汇报长辈使用过的传统农具及简单的劳作方式。
3.进行劳动体验的同学能感受农具能省时省力,体会到农业劳动的艰辛。 |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少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传统农具较为陌生,对农业生产的艰辛体会不深,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课前让学生调查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的使用,体验传统劳作的艰辛,课堂上通过学生汇报、课件展示、老师讲解,使学生对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
三、
展示感悟 |
1.出示实物或投影,
2.师作适当讲解。
3.认识传统的劳作方式。
4.课件展示现代机械劳作的场面。
5.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机械?它代替了哪些传统农具? |
1.能认识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
2.小组讨论: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的用途,说出现代农业机械代替了什么传统农具。
3.小组讨论:与传统农具相比,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优势。
4.学生自由讨论,个别发言。 |
四、
辨识明理 |
1.播放关于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对比的录音报道。
2.有了现代农业机械,传统农具还要不要?
3.知识抢答。
4.小结: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使我国农业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 |
1.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能感悟现代农业机械给农业带来的作用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小组讨论后辩论。 |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道传统农具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对这一课的学习进行了检测。
|
五、
总结提高 |
1.启发学生联系本节课谈感受和收获。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因势利导,引出古诗。(出示古诗《锄禾》。)
3.教师总结。 |
1.个别发言,谈感受。
2.齐诵古诗《锄禾》,
3.学生听,知道现代农业机械化体现了人类智慧,树理想。 |
通过齐诵古诗,升华情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
深化目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情感。 |
六、
课外延伸 |
1.回家选一种传统农具进行种树或花草。
2.强调使用农具要注意安全。 |
听作业要求。 |
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传统农具进行劳动。 |
板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
智 传统 镰刀 锄头 铁锹 耙 犁 镐 省力
慧 现代 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插秧机 高效
力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