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共有五篇文章,都是科学文艺作品,它们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在整册书中唯有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一致的,但五篇课文的体裁又各不完全相同,有散文、有报告文学、有科幻小说,其中《罗布泊,消逝的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中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这篇课文的主题,初读很浅显,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些与之相近主题的文章,如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都可以说是关于我们身边环境的文章,在思想品德课上也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但学生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显性认识、口号认识,对于破坏环境给地球、给人类造成的沉重后果,缺乏情感共鸣和理性思索,更缺乏忧患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够浮光掠影,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表面认识上而是要透过字里行间深切感受作者的浓烈的情感,并试图引起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语文课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召学生,语文教学必须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即使是同一主题的文章,由于其体裁的多样性、选材角度的不同,教学也应该异彩纷呈的,教学应该抓住每篇文章的特点来教,而不能贴“狗皮膏药”似的,套用一种模式。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就是既要学生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又要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特色。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和对学生现有知识的调查研究、结合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揣摩语言,体会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3、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感受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和直接抒情所带来的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品味法,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三、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筛选关键词、比较朗读、想象情境、学生纠正补充式,培养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想象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以情境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听歌曲《月牙泉》,从歌手沙哑的歌声里,你听出了什么情感?(学生可能回答怀念、喜欢及对月牙泉命运的担忧等)歌手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的,因为在此之前,也有一个地方,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然而它却永远的消逝了,这就是“罗布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通过略带悲伤的歌曲和老师低沉的诉说创设一种情境,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第二环节:解题
1、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2、读题目,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伤感、惋惜)
3、针对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会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
▲设计此项环节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指导朗读题目,渲染氛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第三环节:感知
1、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从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2、 师出示五幅幻灯片,三幅是现在的罗布泊,两幅是现在的罗布泊,教师深情地对画面进行解说。▲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罗布泊今昔的巨大变化,同时通过老师极富感情的解说进一步渲染课堂气氛。
3、 生再读课文,给图片配解说词,这里共出示了三幅幻灯片。一幅是仙湖,一幅是荒漠,一幅是枯死的胡杨。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和快速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拎出文中几段极富情感的语段如第3节、第8节、第20节及22节,这几节文字作者饱含深情的描述了今昔罗布泊的巨大变化,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重点词句,感受今昔巨大的变化,体会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到体会对比、拟人手法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受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
第四环节:探究
1、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改道”、“四盲”)给周边环境带来怎样的恶果?
重点品味“拼命”、“吸水鬼”、“盲目”、“巨大”、“马上”、“全部”等词,分析数字说明的作用。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筛选关键词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通过关键词的品味,数字说明的分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深刻认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上的急功近利、涸泽而渔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反思。
2、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制造这些悲剧的刽子手是谁?(作者怎样说?)面对着这些悲剧,面对着悲剧的制造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又发出了怎样的呼告,你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24-28节,具体有这样几个环节:自读、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体会排比、直接抒情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3、此时此刻,当我们再听歌曲《月牙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和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二是引导学生反思课文的现实意义: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第五环节:小结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作者发出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深情呼告,然而我们不得不应该思考的是:当地球妈妈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谁来救我们?(既是小结也是作业,目的是营造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引导学生将思考引向课后,引向课外)
五、教学反思
应该说我自己对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整节课学生的思维状态一直比较活跃,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也做得非常好,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所不足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力求评价语言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适时性、鼓励性。
注:此说课获得杭州市余杭区说课比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