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为爱,所以爱
1.组建学科中心组,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了让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从一开始,就在七年级新课程任课老师中,选择了几位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新课程学科中心研究组。并试运行工作例会机制。结合常规教研活动,基本上每月召开一次成员会议。中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启发他们思考,帮助教师寻求到一些解决这些 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保证实验有效推进。迄今,中心组成员已初步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程序化表现与解决对策”“小组合作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典型性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各册教材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等近十个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专题进行了研究。还在区市级培训中承担公开课、教材分析等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心组成员在省级培训中做专题发言3次,参加省级培训10多人次;在市级新课程培训中做单元分析报告12次,作专题讲座4次,参加市级培训70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产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全区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深入课堂第一线,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一同进行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三年间,基本上每个学期听课节数都在90节以上,每次听课后都及时和教师交流, 这样就使得每次下校活动,就成为一次群体的研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更是受教育者,教研员与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好学科的教学研究,教研员也走上讲台上“下水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在新城中学举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综合探究课题研究”活动,教研员根据课题的研究成果,上了“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受到了广大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一方面推广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教研员的课堂风采。现在,每个学期,教研员都要到学校上“下水课”,课后还经常和老师们一起研讨,这样不仅很好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为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好新课程实验,提供了帮助。
3.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研向课题化、专题化方向发展
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要求人人是行动者,是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这就改变了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各校实验教师课前课后一起研讨,随时对话,一起反思。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个体研究能力,实验教师与中心组成员共同质疑、释疑,研读教材、研讨教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通过研讨课,让老师们再一次根据直观的案例进行研讨。这种从中心辐射到面的教学研究网络,促进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促进学科教研向专题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我们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04年开始,我们围绕嘉兴市重点立项课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型的活动有2005年3月举行的“综合探究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05年10月的“综合探究课学习评价研究活动”;2006年4月的“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推广活动”;2006年9月的“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案例和学生综合探究学习成果征集评比活动”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正确把握这一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