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从黄巾起义写起,至三国归晋收笔,叙述了自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百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中着重描绘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东汉末年,十常侍专权,张角率黄巾军起义,遭到各路军阀的联合镇压。其中以西凉刺史董卓最为凶恶。他废少帝,立献帝,独揽大权,引起各路军阀不满。于是在曹操的倡议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联合讨董卓。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结果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曹操乘机扩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雄中原。他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平定了北方。
其间刘备因反曹失败,依附刘表,并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刘表之子投降曹操。刘备退走江夏,曹操率83万人马沿江而进,觊觎江东。东吴之臣主战、主降,意见不一。诸葛亮(字孔明)亲至东江,舌战群儒,说服东吴君臣,孙刘两家决定联合抗曹。周瑜与孔明共同指挥这场大战。战争过程中,一方面是曹操与孙刘的军事敌对,另一方面是孙刘两家之间也有摩擦。最终孔明、周瑜采用火攻手段打败曹操大军,逼使曹操放弃了统一南方的计划。孔明巧取荆州,周瑜被气死。刘备进而夺取西川,天下三分的大势至此定局。
此后魏蜀吴三家屡屡争斗,孙权派吕蒙、陆逊夺取荆州,蜀将关羽兵败身亡,刘备张飞不顾孔明的劝阻,出兵伐吴,结果两人先后死于军中。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其时曹操已死。孔明辅佐刘禅,击退了曹魏的五路进兵,又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其后孔明六出祁山,讨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死于军中。
孔明死后,蜀将姜维支撑蜀汉局面,先后九伐中原、终无所成。此时魏国大权已为司马氏纂夺。司马氏先灭西蜀,再伐东吴。最后,吴主孙皓出降,至此天下一统,归于晋朝。
作者介绍:
据历史记载,罗贯中(1330?---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一说名贯,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杭州)人。生平记载不详。有人说他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府,并"有志图 王"。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他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他是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经他改编、创作长篇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有人认为 ,他还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此外,他尚著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
作品简评:
《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中成就高的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在话本小说及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参考晋陈寿的史书《三国志》,加以创作,完成了这部长达七十五万字的历史演义小说。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同时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统治集团之间既斗争又联合的关系,从而寄托了人民群众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重义气、守信用以及拥刘反曹等方面都反映了人民的观点和情绪。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近千个人物,主要角色个个具有鲜明个性。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同时又奸诈狭隘;刘备则宽厚仁慈,深得民心;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都上有关这位智者的带有传奇性故事。关羽义重如山的形象,更为数百年的读者所钦佩。此外还有莽撞直率、又从善如流的张飞;英姿勃发,却又气量狭小的周瑜。。。。。。都成为古代文学人物画廊的典型。本书结构宏伟,众多人物及纷繁的事件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然而作者却把这一切叙述得有条不紊、清晰明了。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小的战斗只用数百字便交代明白,大的战役连绵七八回,气势宏大。书中叙述采用了一种浅近文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被后人誉为"文不甚深,俗不甚言"。
《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小说影响极大。它所开创的"七实三虚"的创作准则为以后的演义小说奉为金科玉律。其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也为此类小说所继承。该书对民间的影更为深远,问世几百年来,成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教科书、军事教科书、生活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