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国演义》后我知道了三国是个战乱的时代,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60余年里,出现了无数英雄,智者,将军。有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有父子三代割据江东的孙坚,孙策,孙权,有欲兴复汉室但未能得志的刘备,有四室三公的袁术,袁绍,有反复无常的吕布,有精通兵法,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有昏庸的刘禅,曹芳,孙皓,有文武全才的赵云,曹丕,吕蒙,有后起之秀姜维,钟会,陆迅,有威震天下的马超,徐晃,甘宁。
《三国演义》是一部编年体古典章回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中提到人名最多的一本。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临江仙》开头,之后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楚汉纷争,又并入汉,……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几句话,介绍了时代背景。之后用了120回来写这段历史。《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与汉朝一样是儒家学派,因此,这本书将号称"皇叔”的刘备写好了。将与其争霸天下的曹操写的非常坏,甚至将"篡汉”与"国贼”两个编出来的词强加在了曹操头上。比如第41,42回的长板坡一战,明明是曹操大胜,刘备大败。而罗贯中偏写刘备大败中之小胜,写曹操大胜中之小败,让人觉得这仗刘备大胜曹操大败。
我今天想谈谈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先谈诸葛亮,他用鲁迅的话讲是"多谋而近妖”,我认为,诸葛亮可以说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不是杰出的军事家,因为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不难看出,诸葛亮几乎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只有六出祁山,南蛮征伐,汉中包围战还算自己打的胜仗。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时,连日行军的夏侯渊的军队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烧死曹军的那几把火还都是刘备放的,与诸葛亮无关。所以诸葛亮算不上杰出的军事家。
而曹操不同,曹操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而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垂头丧气,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而且那三次大笑展也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我还想说说三国一些事件给我的启发。例如"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这一事件发生于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当时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的记载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之后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讨伐称帝的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又讨伐了刘备,取得了小沛并俘虏了大将关羽。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 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余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在官渡之战中,关羽连斩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并在杀了文丑后得知刘备在徐州兵败后投靠了袁绍,于是关羽决定带上二位嫂嫂与100军汉去寻找刘备。在过东岭关时,守将孔秀阻拦,被关羽斩杀;在洛阳斩杀洛阳太守韩福和牙将孟坦;之后又杀了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和滑州秦琪。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意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第二件事是"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当时袁绍战败。刘备投靠刘表,刘表的手下蔡瑁怕刘备占领荆州,设了一席"鸿门宴”想杀掉刘备。刘备虽然对刘表的邀请感到怀疑,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坐骑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敬,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了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拿著酒杯,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坐骑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马儿,你要救我!”的卢马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蹿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马一样,即使它是会克主的(曾有人告诉刘备,的卢马克主,可送给他想杀的人。而西川之役时,刘备不经意将其送给庞统,结果庞统和的卢都死于落风坡),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没有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最后来纵览全局,可以发现魏蜀吴三国对待地方世族的态度也影响了三国的发展。蜀国严惩,所以它灭亡;魏国妥协,所以它也要灭亡;吴国放纵,所以它还要灭亡,但世族并无法灭掉一个政权。那导致魏蜀吴三国归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蜀国是因为后期的人才减少,南蛮反叛导致的;吴国是因为孙权后期的昏庸,君臣不和导致的;魏国是司马家族权势过大却没有得到抑制导致政归司马氏。从此三家为晋所灭,经过60年的分裂后重归统一。也正应了开头的那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这段分裂的年代在60年后终究重归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