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此,设计本文的教学,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一)渲染气氛,谈话导入
课文的导入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欣赏三国邮票谈三国故事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抓住词语,把握全文
在初读课文后出示一些词语(第一、二组分别是关于诸葛亮刘备的,第三组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学生除了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讲出他们的新发现。这样,这一环节也梳理了学生的思路,接着引导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三顾茅庐”的词语意思,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三)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从隆中美景导入到比喻句的学习,以及环境烘托的作用,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四)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中,放手引导学生自由找体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句谈体会来理解人物精神品质。例:从张飞的语言,刘备的语言,通过模仿他们说话来感受他们当时的心境,也在张飞的衬托下,更凸显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这一形式看似形散,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绕着“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习,无论怎样谈体会都是万变不离其踪的。
(五)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这一环节主要是下节课的重点,第一课时的延伸。最后,全文总结,升华“尊重”,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味中,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到书的海洋中,让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三国演义》这类经典名著是很值得一看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学生版本的《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半晌”“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文中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句式写一处景色。
4、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初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5、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他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难点:体会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邮票导入,引出课题
1、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出示《三国演义》多幅邮票)看,就是这几张精美的邮票,请大家好好欣赏!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邮票所讲述的故事都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你了解《三国演义》吗?(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想和你们一起走近《三国演义》,走进其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
3、看老师板书课题,指导“顾”“茅”的写法,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音。
(1)分三行出示词语,多形式朗读
(2)你能发现这三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吗?
3、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刘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屋里的诸葛亮。)指出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1、刘备为什么要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吗?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可见他真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呀!(出示“诚心诚意地邀请”)
话说第一次的邀请时值深秋,刘备和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隆冬腊月,刘备三人顶风冒雪,二顾茅庐,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出示书上景色描写,引读)
从语言文字中你读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指导朗读
3、句式练习:
是呀,作者用一个“来到……只见……”的句式把隆中的景色写得那么美,让人如临其境。我们也来试试吧!
学生练说。
4、作者把隆中的景色写得这么秀丽宜人,也是别有用意的,看,“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你知道吗?其实诸葛亮号称——卧
四、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1、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位旷世奇才呀,像他这样的大贤肯定有许多人去诚心诚意邀请过他,可他却一直没有出山,在刘备请他时为什么又出山呢?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再次出示“诚心诚意地邀请”)
2、那刘备到底是如何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2、3自然段,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3、重点交流
A、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都说“言为心声”,从张飞的语言中,你读到了他心里哪些想法?(学生联系前两次的拜访想象张飞的心理。)
你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个别读
(2)是啊,捆得来诸葛亮这个人,可捆不来他的心哪!猛张飞不懂,可刘备知道!刘备怎么说?(生气)
指读后分角色朗读刘、张两人对话
(3)点拨:刘备责备的是谁?相机理解“结拜兄弟”,引出“桃园三结义”三人之间生死以共的深厚情感。
(4)刘备为了谁责备他的好兄弟,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诚心诚意地邀请”)
过渡:除了对张飞的怒斥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间,还有其他地方能看出来吗?
B、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采访:你现在就是小刘备,老师当记者现场采访你一下。你为什么不骑马到门前呢?可是还有半里多路的哦。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刘备不想惊扰诸葛亮?
C、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D、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教师采访,体会刘备心理,推敲人物性格。
引: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诸葛亮终于醒来——
E、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急)我觉得他不急,他不是很有耐心地等了半晌又一个时辰吗?
4、把整段话连起来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
1、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把他请出山,又是怎样与他相处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2、作业:
(1)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搜集更多有关《三国演义》的邮票,读读关于这些邮票的故事。
(2)自学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收集有关诸葛亮的成语、读一读他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