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4、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事件要点。
2、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大家听过吧!有会唱的吗?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二、简介作者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海湖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的小说家。除《三国演义》外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
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题是:杨修之死。从课题中,我们已经知道杨修已经死了,可我们还想知道杨修为什么会死,是怎样死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曹操与杨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杨修私解“鸡肋”的事,操借感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追问:课文还写了曹操与杨修间的哪些事?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1、改建花园大门 甚忌之
生活小事 2、分食塞北酥饼 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宫廷争斗 5、教曹植斩门吏 曹大怒
6、为曹植作答教 曹大怒
2、现在我们应该理清课文的结构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释令被斩。
第二部分:(4~9自然段)屡次犯忌。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兵败葬修。
3、从内容上来看,第一部分杨修因解释口令被斩,被斩后怎么样,应该接着第三部分,曹操进兵失利班师葬修,那么第二部分从叙事顺序上看是什么?
插叙。追问:插叙有什么好处?深刻的挖掘了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丰满。本文先用顺序的写法展开杨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经意的客观叙事,实则构思缜密,不动声色。再突然起笔,活生生的一个杨主簿便身首异处,出人意料,然后再用补叙内容来消除人们的惊奇,之后又自然的说回来,可谓天衣无缝。这种叙事结构,同学们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平淡无奇的事情也可显得一波三折。
三、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杨修被曹操杀了,杨修是曹操的下属,而且很聪明。这里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话说有一天,杨修和曹操骑马同行,当他们路过曹娥碑时,看见碑阴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几个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且慢,容我想想。”当他们又走了三十里路之后,曹操说:“我已经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了,你先说,看我们想的是否相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合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合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受辛也,合而为辞,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是对曹娥碑的赞美。”曹操感叹说:“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可见曹操也很赏识他。曹操能统一北方,《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也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可见这人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这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事件的发生和人物性格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杨修和曹操的性格。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用这样的句式:( )是个( )的人,从( 用书上原句 )可以看出。
讨论后总结: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四、学了本文,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你最深情的语言,可以用整齐工整的对联,可以用短小精悍的诗词,可以用感人的歌声,表达你对杨修的感叹。
人皆养子望聪明,汝被聪明误一生!我写了一首诗:满腹才情无人敌,惹得曹操心妒忌,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泣。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五车八斗未可恃,聪明自误总关心,敢理君王嗣权事,身死何必记虚名。
三、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齐唱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板书:杨修之死 罗贯中
“鸡肋”事件 操借感乱军心之罪杀修
1、改建园门 曹操:阴险虚伪
2、分食酥饼 奸诈残忍
3、梦中杀人 刚愎自用
4、大麓藏质 杨修:才思敏捷
5、计出邺城 恃才放旷
6、代作答教 目中无人
兵败葬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
1、杨修之死,责任在曹操呢,还是在杨修?
杨修之死,责任在于杨修自己。杨修他太恃才放旷,不知检点,曹操梦中杀人本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尤其是擅自命令军校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法,怎能乱来?杨修他太没有政治觉悟了。杨修在小事上聪明,大事上却很糊涂,他对于曹操“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竟一无所知,所以,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之死,责任在于曹操。因为曹操是一个外恭内奸的人,他妒贤嫉能,心狠手辣,虚伪狡诈,而杨修常常能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有危机感,他不容许有这样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让他睡不好觉,日夜担心,尤其是他决定让曹丕继位,而杨修屡屡帮助曹植,他恨不得早日除去这个眼中之钉。所以,曹操的狡诈性格决定了他迟早要除去杨修。
2、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伯仲!那么,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杨修,为什么?
我会杀杨修,因为他对我的政权造成了威胁。我不会杀杨修,我会把杨修关起来,杀杀他的锐气。
3、假如你是杨修,会如何与操相处?
我会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啊!我会为人更低调些,凡事装糊涂些,难得糊涂呀!我会凡事看曹操的脸色,不帮曹植,主动帮曹丕。
4、你认为杨修聪明吗?为什么?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只会玩文字游戏,并不是真聪明。他不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还处处卖弄,不知收敛。
5、杨修之死,给你什么启示呢?
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孤傲自负,要谦虚些。我们要注意尊重他人,控制个人的言行,不能放荡不羁。
三、结束语:
《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出 罗贯中
杨修→内因 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泣。
杨修之死 曹操→外因 深谋远虑建霸业 嫉贤妒能留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