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中那几个人很印象……
孔明 不多说了,唯一想说的是;死后定军山显灵居然在魏国军马将要入蜀时,恳求不要伤害百姓,这样高尚的灵魂啊(其实我觉得我这句话用得特别俗,都把武侯玷污了),生则一心为蜀,死后还保一方百姓,这么说会好些吧! 赵子龙 “一员猛将”这四个词可以说是子龙一身的高度概括,单骑救主的故事我们都已熟知,当然他也是相属于那种用智型的,还记得“截江夺阿斗吧”?一生戎马,最后是病死的,比起张飞关羽他们,这让我接受的心理舒服一点,也算是一种善终吧,后人有诗“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刘备说“子龙真丈夫也”瞅见没,要一个男人这样评价另外一个男人是挺难的吧,而且呢,据说我们的赵子龙真的很帅,我相当的相信,要不往后的历代梨园戏曲中怎么那么热衷于演常山子龙呢!
黄忠 与关羽大战一场,归蜀时已是年迈了(可能已近60了吧),不过还是发挥很大作用了的,好像他喜欢和赵云搭档,应该说是诸葛喜欢让他两搭档。能和关羽单对单打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的恐怕也只有这位老将了。 关云长 暂且不说他在作战方面,什么“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轻松摆平袁绍那边的当家干将---颜良、文丑,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啦。‘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只这一件事足够让我感动了的,其实最感动的还是刘备啦,要不然一贯听军师的话的他,最后孔明劝都劝不住,一意孤行,非得伐吴呢?情深啊,刘备自个的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尚可补,手足安可续?”忠义勇敢智谋的化身,我想这样定义云长祖先(这个词用的不对,但是叫前辈就更不对了,先人好像也不对),真圣人也,关键时刻能够显灵救了自己的子侄(关兴、张苞——刘备评价这两位年轻人说“虎父无犬子”对于他们的才能也可想而之了),让人欣慰。 魏延 这家伙,最后还是反了,好在孔明早已预知了,结果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硝烟的战场中出生入死几百回都挺过来了,结果却死在自家兄弟手里,甚是感叹!还有,可以说是他把孔明害死的,谁叫他为了报军情慌张中把诸葛亮祈星的灯火(诸葛亮知道自己气数将尽,好像是姜维吧(还是谯周啊,记不得了)建议他祈星延寿)踩灭了的,真叫人惋惜! 马超 到底印了刘备的话“不可大用”整本三国突出的是谋士的和大将的风采,刘备也不算太多笔墨,起初以为只占一德字,以为他在算方面远不如诸葛,现在想来,刘备真帅才也,看人很准,要不当年怎么就那么执着地看上那茅庐之中的人了呢?第一眼在公孙瓒那里看到赵云就放不下了,徐庶迫不得已走得时候泪撒十里长亭,那个不舍啊,以后这两个人对蜀国的影响简直让人震撼。不过或许他真的不如孔明,暂且不说占卜、军事方面的问题,就人事录用方面,他也爱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啦,好好一个庞统,就因为长的丑了点,就先把别人打发到一个县去,咦,要不是孔明的书信,张飞耐了住性子,他险些又少一个高明的谋士。。。。或许这是罗贯中故意的,人无完人嘛,这样塑造才真实,他就是这样骗我们迷上三国的。 诸葛瞻 可怜武侯的后裔也战死了,忠!
法正 刘备坚持伐吴时,孔明屡谏不听叹道:“要是法孝直在定可阻止陛下”,可见刘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听法正的话多于孔明的,尽管三国里没有太多法正的故事,但这个谋士肯定也不简单!遗憾的是,读过之后没记得他是怎么死的了,回头再翻一遍也没找着 庞统 一流的谋士,只是气量比不上孔明,也许正是这点----以为诸葛亮给他的建议是怕他多头功,落凤坡殒命,悲! 徐庶 应该说不亚于龙凤二人吧,只是没有用武之地,他自离开刘备,自己许下“誓不为其设一谋”限制了他的光辉~~~ 姜维 这个得到武侯真传的谋士最终抗拒不了历史的发展,蜀亡,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个悲剧到来的时间却不能够阻止,他已经尽了力了,上表出师,几出祁山,战战败败仍然阻挡不了他想完成先帝,武侯遗愿的决心… 邓士载、钟会 有人对姜维说过魏有这样两个人物不可小觑,姜维不信,最后果然是他二人入西川,平蜀的这三个鬼使者神差的占卜师,你不服都不行 。 于吉 孙策要不是不听劝告杀了他也不会害病而死,那么说不定我们现在所知的吴侯就是孙坚而不是他弟弟仲谋 管鉻 算是曹操那边的人吧,这么说不恰当,他只是为曹操卜过天下事“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难,伤折一股。”可不是吗,建安二十四年,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被黄忠斩了,损失一肱骨之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