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高一(3)班 杨溢
诸葛亮,我想这个名字所有的中国人都不陌生。是的,在我们心中,诸葛亮已俨然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军事的代表。称赞他的言论数不胜数,但是,事实上,他失败了。或许有些人会如此反驳我:诸葛亮不是料敌如神,把其他军师戏于鼓掌之中吗?是的,他的智慧不容置疑,但他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我想,这也算他人生的一大败笔吧。
在很多人的心中,诸葛亮是完美的,但我不觉得。所谓人无完人,只要是个人便必有缺点,而他的缺点,正是导致他失败乃至他悲剧的一生的关键——忠。
他能言,冷静,舌战群儒反映了这一切;他机智,执着,空城计震惊全天下;他严格律己,街亭之失,他挥泪斩马谡,说明他不徇私,不因为是大将而免于死罪,为三军做出表率。
他知人善任,能以广大的胸怀,选拔并重用一批新人才,最重要的是,他选人才并不看出身门第,看的是真才实学,而且大胆授予重任。刘备死后他还做了一次人员调整,重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如蒋琬,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人成为“德举”。
他极其自谦,多次强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他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这些优点,都是别的有学之士而不能想比的。周瑜为什么会被气死,因为他嫉妒孔明。庞统心怀私念,妒忌孔明,骄兵轻放,急于求成,铸成大错,终身抱憾。这也是他与一般谋士的区别。
重要的是他的“忠”。自从隆重出山,他便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刘备死后,他仍然忠心于刘禅。忠于刘备这等明君,能让世人称道,而忠于刘禅这种庸君,我觉得就不太明智了。刘备死后,见到刘禅如此昏庸,我觉得他就应该废帝自立,自己来当皇帝。如果是这样,便不会54岁就积劳成疾而死。
或许他认为如果他废帝自立,会引起不好的言论,从而可能会失去民心,但我觉得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刘备在世时,他辅佐刘备取得了无数胜利,政治上,经济上乃至于军事上他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使蜀国能蓬勃发展,蜀国的老百姓能看得到。当他废帝自立时,不仅不会失去民心,反而会得到民心。
但是后人为什么会那么喜爱诸葛亮呢?可能就因为他的忠,因为他的义,但我想有更多的人会为诸葛亮终其一生都无法达成自己的宏愿而感到遗憾。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他能废帝自立,并取得了天下,他现在所拥有的声望可不是现在能及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对他一声经历的总结,同时也表明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就因为他的“忠”,他的淡泊名利,所以导致了他悲剧的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