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8课 三国鼎立
作者:佚名
(一)、教学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影响、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曹操胜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与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同时放映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物的图片。
导入:《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诸葛亮。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但《三国演义》是否真实的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这堂课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战
1、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设疑:东汉末年形势如何?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两雄不并立,必须一决雌雄。他们之间以什么方式进行了较量?——打仗。其中关键性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
2、简单的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引导学生思考: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3、设疑:再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二、赤壁之战
1、朗读《龟虽寿》,体会曹操当时心境。
师导:曹操不想激流勇退,他还想继续南下
2、引导学生思考:
①南方有哪两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②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刘备和孙权有何对策?
③联孙抗曹的计策是谁给刘备出的?
3、介绍诸葛亮,鼓励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4、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5、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导:词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位年轻俊朗的武将,而诸葛亮是位足智多谋的长者。而实际情况呢?说明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是哪三股割据势力呢?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2、填表:考察同学们的即时记忆
3、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介绍吴国造船业,强调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同时说明台湾岛的台独势力大肆宣扬台湾独立,这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应为民族所不耻,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活动与探究
1、选择题
2、猜历史谜语
3、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4、分组讨论: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
(五)、教学设计说明:
这堂课基本设计为以教师为主导, 提出问题,学生先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和生成新的问题,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讲解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深化。为此我设计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1、通过播放《三国演义》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2、鼓励学生看图讲《三顾茅庐》故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3、分组讨论“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平常了解的三国知识相结合,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展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诗词、动画,设置情境教学,使学生能深层次的体味历史,如播放FLASH《赤壁之战》,引导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经过;引导学生朗读《龟虽寿》,体会官渡之战后曹操当时心境,更好的理解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一统天下等内容;讲授《赤壁之战》时,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怀历史的同时引出问题,自然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