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
课题 |
赤壁之战 |
课 型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 |
授课教师 |
邢学禄 |
授课班级 |
五1班 |
单位 |
临泽县鸭暖中学 |
教
学
目
标 |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音、形、意.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
教学
重点 |
1、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理清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
教学
难点 |
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
教法
设计 |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
学法
设计 |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赏、思、析、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信息技
术资源 |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
教学资源:课文范读录音mp3、《赤壁之战》情景朗读、《三国演义》主题曲、《赤壁之战》视频剪辑、、《赤壁之战》实战游戏 |
师生
互动 |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拔,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 |
|
|
|
|
|
|
|
师 生 互 动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信息技
术应用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课文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
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 |
二、 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见教学目标一栏〉
|
自读本课学习目标 |
PPT出示学习目标 |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
三、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率领 周瑜 渡江 计策
眺望 幔子 遮着 芦苇
硫磺 缆绳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波浪滔天 |
认读本课生字词,重、难点字词学生板演 |
PPT出示基础知识 |
用电视屏幕直观地出示生词,分步出示,纠正读音掌握的生字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
四、介绍时势背景
1、时势背景一:赤壁之战示意图
2、时势背景二:视频展示:<<火烧赤壁>> |
听教师讲述赤壁之战时势背景,了解历史 |
1、PPT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
2、视频展示:<<火烧赤壁>> |
播放<<火烧赤壁>>视频,充分展现战争时况,增强了课文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感悟。 |
五、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
1、听课文范读录音思考问题1;
2、看《赤壁之战》情景朗读,思考问题2 |
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和《赤壁之战》情景朗读 |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配上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文本图片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
六、合作探究(一)
“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交流问题 |
PPT出示探究问题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交流合作、探究共享。 |
七、合作探究(二)
1、东吴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全组同学探索思考,全班共享研究成果。 |
PPT出示探究问题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其主动性 |
八、拓展延伸 |
学生上讲台演示“赤壁之战----火攻”的几个步骤。 |
Flash课件出示,让学生充分体验火攻的过程。 |
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和媒体资源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探索、实践、人机互动。 |
九、课外作业
1、搜集讲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2、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
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外阅读、探究 |
互联网 |
拓展学习资源,形成更多、更深的学习体验。 |
板
书
设
计
|
(一) 写诈降书, 施火攻计
(二) 满载火药,借东南风
(三) 火船冲曹,大火漫天
(四) 带兵追杀,曹军大败书 |
|
|
|
|
|
|
|
《赤壁之战》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这篇课文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音、形、意.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学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1. 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2.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3、介绍时势背景。
4、初读课文,自主探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集体朗读课文。
5、合作探究(一):“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
6.合作探究(二):东吴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来,即:知己知彼 骄兵必败
7、拓展延伸:学生上讲台演示“赤壁之战----火攻”的几个步骤,体验火攻的过程。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益?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同时也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9.教师总结:“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它确实使人从中受益匪浅。我们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制定方案,要优中选优,要牢记傲兵必败的道理。让我们永远谦虚,不断进步!
四、说板书设计
(一)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 知己知彼
(二)满载火药,借东南风 扬工避短
(三)火船冲曹,大火漫天 骄兵必败
(四) 带兵追杀,曹军大败
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又体现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的板书主要引导学生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敢于上台展示自我的勇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邢学禄
《赤壁之战》记叙了周瑜以3万军队战胜了曹操80万大军,打得曹军丢盔弃甲,落花流水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学生对这样的故事非常喜欢,读起来也很有趣。
新课改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方式将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读、赏、思、析、议”来占领课堂。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信息技术为支撑,自主、合作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我在教学《赤壁之战》这课时,学生借助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实现了有效地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和交流,探究了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和战争的全过程。这一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实施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三点:
一是在教学中,我觉得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由《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是个很好的办法,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充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主要为PPT和FLASH课件。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课文范读录音mp3、《赤壁之战》情景朗读、《三国演义》主题曲、《赤壁之战》视频剪辑、《赤壁之战》实战游戏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火攻与东南风关系密切?”和“曹操为什么会轻易相信黄盖?”时,准备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几个问题,供学生调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老师还准备了一个FLASH动画操作,引导学生布阵火攻局面,再现当时的赤壁之战。操作中,理解了战争方位和战争过程。另外,课前的情境性环境的渲染片段和课外拓展中(借助互联网)的“三国演义”书目也列入课堂中,方便学生有方向的阅读拓展。整节课在探究主线的穿索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赤壁大战的过程。 三、学习资源与师生的关系融合密切。本节课从学生形成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设、分析材料、形成解释,小结结果、展示交流、反思过程等环节中,师生都能对学习资源灵活使用。一是没有出现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的情况,而是有机地实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二是学生了解欣赏了《赤壁之战》视频资源、情景朗读等学习资源后,没有长篇大段,照本宣科地读课本,而是围绕问题,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后,表达信息。这是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三是学生在运用课件资源的同时,没有忘记课本资源和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这是网络环境下的成攻学习的体现。 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是可以利用语文学习信息技术的。比如利用Flash动画解释东南风与火攻的关系时,学生可以借助语言的帮助,学习鼠标的拖拽战船等操作,这也是整合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