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名著 >> 三国演义 >> 正文

 

《三国演义》谋士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评论、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成果累累。但是,大多数的文章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成书过程、主题以及各个主要人物如诸葛、曹操、刘、关、张等的形象进行论述,对于书中占了很大篇幅的谋士及其活动,却极少论及,即使是学术界论述最多的诸葛亮,在分析其人物形象时,也忽视了他作为谋士的一面。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曹、刘、孙三个集团的主要谋士为主,对其性格进行初步的分析。

《三国演义》反映了从中平元年(一八四年)的黄巾起义到太康元年(二八零年)吴主降晋这长达九十多年的历史。其中谋士始终贯串始终。从数量上看,全书主要人物二百多人,谋士约一百多,占总数的一半;从篇幅上看,全书一百二十回,从第二回出现的何进主簿陈琳,到一百二十回孙休左典军万彧,每回均有谋士穿插其间。仅仅一个孔明,便占了第三十七回到一百零四回的篇幅约三分之一的文字,成了全书的灵魂。由于篇幅和条件的限制本文主要从三个集团中的主要谋士进行分析。
一、 曹氏集团的谋士

曹氏集团是《演义》中最为重要的集团之一因为曹操是继汉承魏的首要人物, 虽然未在他手下统一全国但他为晋的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与他的用人原则密切相关, 他的谋士在《演义》中最为活跃, 计谋既多又高, 而且谋士与集团首领的关系处得很微妙,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1、  荀彧

荀彧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荀彧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深根固本以争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四胜四败之说力劝曹操对决袁绍、官渡之战劝坚守以待敌之变、胜利之后建议平定河北以免二袁养成气候、阴出阳、业迫使刘琮投降”等,这些计策极具长远战略眼光,全是举一足而动全身,对今后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荀彧思维活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

另外,他自己名重天下,影响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彧不争名利,大公无私,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

但荀彧过于坚持自己忠汉信念,陷入道义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自拔, 最后因阻操加“九锡”、称“魏王”而死。

2、  郭嘉

    郭嘉思维敏锐,见地超人,为曹操谋而尽忠,终郭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助曹操消除了二袁及吕布三大劲敌,为曹操逐鹿天下,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勋。三国演义虽在第三十回方才写到官渡之战,而郭嘉在第十八回即以十胜十败之言预言了袁绍的灭亡。十胜十败表明郭嘉是个战略家,而攻下邳、攻乌桓、定辽东,又分明是位战术家。郭嘉人品高尚,几乎没有缺陷,尚阳谋而不屑阴谋。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中,当刘备败于吕布而来投曹操时,郭嘉认为“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夫除一个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看郭嘉此语,堂堂正正,可见其人品之高尚。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看穿人,为曹操效忠可以说充分了解曹操的性格,曹操十分重视,乃至要将自后事托付。难怪曹操闻郭嘉死于易州之时,曹操大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易中天教授对郭嘉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3、  司马懿

    司马懿, 是曹氏集团后期最重要的谋士, 既能出谋划策, 又能带兵打仗, 无论政治谋略或军事计谋都高人一筹, 是个“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之人”。

司马懿有三大性格特征:

他打败马谡,准备进攻诸葛亮当时所在的城时,诸葛亮因城内没有很多兵,就在城楼上弹琴,他就起疑,认为城里必有重兵埋伏,就命令军队不再前进,而撤兵。他太小心谨慎了,要不然,只要他立刻进兵,孔明的命就不保。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同时,“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也说明了他和多疑。
   
他被孔明打败多次,但还是不断的施计,挑战孔明。他不因为多次失败,而放弃。同时他也很能忍。 在时机没有成熟时,无论怎么嬉笑讽刺,他都若无其事,按兵不动。
   
他被封为太傅,表面上是升了官,实际上,是被卸下兵权,来管政治。他想夺回兵权,故意装出一副没用的样子,使曹爽松懈,在他和曹芳出城打猎(曹爽以为司马懿不会造反)夺回兵权,又诛杀曹爽,其兄弟、何晏三族。所以他很他很奸诈。

二、 刘氏集团的谋士

刘氏集团的谋士相对曹氏集团说阵营要弱得多, 虽然有一个能观天知人, 大智若神的诸葛亮和后期的姜维, 但其他谋士不是早死早离, 就是显得较为苍白。

1、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最得力的谋士,是一个忠贞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是智慧的化身。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而竭忠尽智,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生。赤壁之战,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从整体来讲,诸葛亮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从三顾茅庐时虽期待名主却又不失气度,既考验了刘备又体现了他冷静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制定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又在面对曹操大军逼近的时候,孤身赴吴,身临险境,贯彻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又乘胜智取荆襄,进军益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白帝托孤后,他顾命辅幼主,独撑危局,冷静的让任何人都比不来

另外他是一个很会捉人心思,很能了解别人的性格,像对关羽的性格,张飞的性格,周瑜,鲁肃,司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会百战百胜
   
但他又有缺点,比如他事必躬亲,既浪费了自己的才能,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压的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对蜀国的人才运用上的过度谨慎,使得下属在他手下做事小心翼翼,畏首畏尾,才能不得发挥,最终导致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

2、  庞统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他是一个有着传统忠义情节的儒士,他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不能接受背信弃义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为自己能够在刘备政治集团里谋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帮助刘备行“非仁者之兵”。
3
、姜维

姜维是蜀国后期重要的军事谋略家。姜维作为一名将领不仅能使用谋略来迷惑敌军取得胜利,同时他也能凭借自己的武勇斩杀敌方大将,可以说他同时具备了智将和勇将的素质。矢志不渝的决心、无人能及的心理承受力和虽千万人吾往也的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篇末的长诗就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勋劳”之说。九伐中原虽说成果没有累累,但也写出了姜维矢志不渝的决心。记得有一部动片里有这样一句话“比赛只要未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希望,当你放弃希望的时候,也是比赛结束的时候”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

到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也不多了,称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稍懂军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了吧,可是姜维顶下来了,他的承受的压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明白。面对蜀国的灭亡,又有谁能理解他?

没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样来守护衰退的蜀汉,他的才能即使放到名将如云的前三国,也绝对是一流的。或许只差一步姜维就能力挽狂澜,复兴蜀汉了,可政治上那样腐败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没有他那超前的军事观,采取以攻为守的政策,腐朽的蜀汉政权何来能维持20多年?姜维勇气又谁能比?

孙氏集团的谋士

孙氏集团的谋士是以周瑜为主并联而出的, 这种网状关系是较为稳固而团结的。他们为东吴的稳固尽心尽责。

1、周瑜

周瑜是一个很有计谋多才多艺的军事家,终身为孙氏家族忠心不二。他慧眼识人为东吴推荐了张昭、鲁肃等人。

但周瑜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孙权仍有顾虑。周瑜立即去见孙权,果然与诸葛亮所说的一样,于是周瑜起杀诸葛亮之心。试想,周瑜倘若果真将诸葛亮杀了,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赤壁之战谁胜谁负便很难预料了。由此可见周瑜的目光的确短浅。此后,周瑜曾多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十天造箭十万枝,企图以军法杀之;又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杀之;诸葛亮在七星坛借东风,周瑜派丁奉,徐盛各带士兵一百,从水陆两路前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等,虽说危机都被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但却凸现出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
    
另外,周瑜也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如诸葛亮到东吴商量共同御曹大计时,周瑜故意说他准备降曹,意欲以此要挟诸葛亮,求他助刘备破曹。然而诸葛亮一激,周瑜便勃然大怒,骂曰:“老贼(曹操)欺吾太甚!”其盛情冲动的特点便显现无遗了。又如周瑜欲借曹操之手杀诸葛亮,派诸葛到铁聚山去断曹操的粮道。孔明明知周瑜的用心,非但不推诿,却借此嘲笑周瑜“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听后大怒,自带兵马往铁聚山断曹操粮道。为了一句嘲笑,竟置统帅职责于不顾,可见其感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的程度是多么严重。

赤壁战后,孔明三气周瑜,使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后而死。

2、鲁肃

    鲁肃既有忠诚、理智、果断的一面,又有谨慎、柔弱、感情用事的一面。他对孙权忠心耿耿,对自己的职责任劳任怨,对朋友坦诚相待。鲁肃到江夏见刘备和诸葛亮申明联合抗曹的主张,三次请缨索要荆州,可谓兢兢业业。在与孔明合作的日子里,给予对方的是信任和支持,并极力反对周瑜加害孔明。这些事例都体现了鲁肃的忠诚。

但他有时又显得比较谨慎。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中,他极力劝孔明想孙权隐瞒曹军的真实实力,而诸葛亮如实汇报后,他叫苦不迭还责备孔明。诚惶诚恐的神态跃然纸上。又如,为了开脱自己没有索回荆州的责任,对周瑜的美人计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违背自己联刘抗曹的初衷。

    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他是清醒的、明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曹操进犯东吴,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力主联刘抗曹,张昭一伙建议孙权投降讲和,他表现得那么有魄力、有胆识。而三要荆州时,任凭诸葛亮的摆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显得优柔寡断、动摇妥协。他感情用事被刘备的眼泪所感动而放弃自己的使命,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鲁肃的性格是崇高和滑稽交织而成的。

3、吕蒙

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东吴又一个杰出的人才。吕蒙出自下层,但他没有一点自卑,相反他是个很有才的人,只是不识字,只能通过口述展现自己的才华。但他虚心好学,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佳话。

吕蒙是个经孙权赏识、提拔并培养的大将之才。在荆州战役中,吕蒙独当一面,运筹帷幄,逐步将关羽诱入自己预设的圈中,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俘杀了那曾“威震华夏”自称“匹马纵横天下”的关羽。可是他很“诈”。吕蒙军扮商人穿白衣渡江是“诈”,赚开荆州城是“诈”,杀取民间一笠盖官铠士兵“泣而葬之”也是“诈”……“兵者,诡道也!”吕蒙将这个“诡道”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说明这个出自下层的“吴下阿蒙”已在孙权调教下显示出了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

“背盟”、“偷袭”, 吕蒙的“奸计”虽然使关羽所率“威震华夏”之师不战自溃,可是落得个 “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通过对《三国演义》主要谋士的性格分析我们知道无论他们属于哪个集团,他们既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小组在在这不在累赘。

    通过这次的研究,给我们中学生有许多启迪之处:

(1)       作为中学生,我们还处在成熟与不成熟的不稳定阶段,性格、情绪波动比较大,但是我们在研究《三国演义》谋士性格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我们首先应该培养我们的情绪,若遇到外界的刺激时,不能像周瑜那样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处事不计后果。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具体分析问题的症状,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商量一起解决。

(2)       我们要锻炼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大体谋士为什么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个他们有灵活的头脑,另一个他们能够花苦功丰富自己的知识,虚心好学。吕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中学生正在成长,学习知识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为人谦和、虚心好学的性格特征,对知识充满渴望,遇到事情多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随机应变能力。

(3)       我们办事情要吃苦耐劳,能忍,培养我们心理的承受力,遇到挫折不气馁。“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遇到事情不要逃避,敢于面对,这一点鲁肃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时机没有成熟时,“忍”住压力,以待“绝地反击”。也不要轻言放弃,比如有些同学由于一次考试就想“轻学”。同时,我们也要采纳别人的“科学”建议,而不被“玩弄”。所以我们要培养“笑对人生”的性格特征。

(4)       对于某一些性格特征如谨慎、忠诚等,往往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中学生有这方面性格的在生活中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太谨慎,那样回束缚我们的思维,也会显得固执,最终不利于我们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时候马虎处事。为人太忠诚也会受欺负,但是我们不能学得很奸诈。

(5)       谋士们的性格缺陷有的是他们所处的历史年代的制约造成的。我身在21世纪的我们,生活条件已经和他们那时同日而语了,所以我们完全有信心,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正视他们的不足,努力改变我们的自身。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受到许多启迪,获得充分的快乐和幸福。

 

 

本文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开题报告的拟订,到撰稿、修改和最终的问世,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给予我以悉心地指导和帮助。在此,我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对指导师的感激之情,“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让我们把那段日子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坎里,当做亲切的怀念,因为这是一段缘分。”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翻阅了不少学者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引用和借鉴了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文章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三国演义》谋士性格分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6
    第五单元  古典名著专题(古代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
    《智取生辰纲》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学设计
    养正中学高中语文《三国演义》导读网…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走近三国人物——《三国演义》阅读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我与《三国演义》习作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邮票欣赏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中国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作品欣…
    《三国演义》赏析
    聆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欣赏袁阔成…
    《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
    话题:《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故事剧情欣赏
    《三国演义》片段欣赏
    《三国演义》读后感
    动画版《三国演义》的角色设计和剧作…
    电视三国演义详细资料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新三国演义全集|三国演义动画|三国演…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书心得: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 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2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漫谈三国之 袁绍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五)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读后感
    湖北高考文科状元严浩 熟读《三国演义…
    好文共赏——《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演义历史:三国演义几个著名战役分析
    新版《三国演义》战队实力分析
    [乱弹]嘉靖版三国演义交锋分析
    新版三国演义全集分析
    三国演义 分析
    三国演义分析(二)
    三国演义分析(一)
    三国演义分析(三)
    三国演义星座分析修修版
    《三国演义》的读者分析
    漫谈三国之 公孙瓒 袁术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里的20条语录及分析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音乐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1)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2)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人物之分析
    《三国演义》张飞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武将中谁最厉害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战役分析一
    漫谈三国人物 吕布
    《三国演义》战役分析二
    漫谈三国之 张角 董卓 王允
    漫谈三国之 刘备
    漫谈三国之 孙氏三雄
    漫谈三国人物之一 曹操
    漫谈三国之 刘表 刘璋 张鲁 马腾 吉平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一)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二)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三)
    《三国演义》读书汇报课
    三国演义三大霸主策划分析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
    漫谈三国之 智囊排行榜(一)
    漫谈三国之 智囊排行榜(二)
    漫谈三国之 智囊排行榜(三)
    漫谈三国之 美女风云
    漫谈三国
    漫谈三国之无能之人
    漫谈三国之赤壁风云
    漫谈三国赤壁风云之诸葛亮
    漫谈三国赤壁风云之周瑜
    漫谈三国赤壁风云之鲁肃
    三国演义之中国分析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
    诸葛亮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三国演义》任务分析表——张飞
    演义历史:对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论文
    剖析《三国演义》吕蒙之死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术士形象分析
    用博弈论分析三国一些事件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六)
    新三国演义—中、日、美关系分析
    《三国演义》导读
    动画《三国演义》
    单元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
    《三国演义》教学花絮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训练
    《鲁滨孙漂流记》导读课堂实录
    刘燕苗:《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三国演义》导读
    重回三国时代煮酒论英雄——武大教授…
    三国演义重要战役分析(下)
    《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学术研讨
    ——《三国演义》精彩教学片段
    新四大名著比拼之《三国演义》战队整…
    我看《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漫谈《三国演义》庞统、关羽、马谡之…
    《三国演义》 阅读交流课教案
    《三顾茅庐》一文
    《三国演义》动作语言赏析
    长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
    研讨《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服饰鉴赏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三国演…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漫谈三国之 武将排行榜 (四)
    《空城计》教学案例
    语文S版:《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三国人物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明代文学
    《三国演义》导读训练
    试论《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
    《赤壁》人物星座分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关键词:《三国演义》作品赏析
    《空城计》优秀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草船借箭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 教案
    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指导
    《空城计》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研究型课程教学…
    论文——《三国演义》赏析
    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美文欣赏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欣赏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卷首词
    赏析《三国演义》里杨慎的《临江仙》
    “三国演义”动画版歌曲赏析
    作品引用资料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中华成语千句文》《三国演义》说课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
    陈光镒《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连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赤…
    三国演义的摘录并赏析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摘录
    《三国演义》中诗叹张松赏析
    揭密《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灵异事件!
    后发治人 多谋者胜——彝陵之战赏析
    《新三国演义》主要角色造型图曝光
    “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歌词赏析
    明清小说讲稿:第二讲2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