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阅读和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
张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这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发现学生动笔的并不多,有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在这么多听课者的包围中已酣然入梦。(注:既然了解这首词的情感抒发,那就应在朗读、背诵上做文章)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评课之二(金老师)】
1. 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是与声音组合的,因此这堂课上首先强调的是朗读,并将学生的朗读与播音员的范读做比较,让播音员那充满激情的配音朗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营造的气氛中,从而引导学生获得对诗歌的深层次的理解。这一设计不错,若能将集中的五次朗读分散在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坏节中,或作为领起,或作为小结,效果会更佳,最后最好能让学生当堂成诵。
2. 诗歌是用诗中的意象组合成意境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阅读时首先要抓住一个个意象,品味意象特征,体会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然后才能进入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这堂课上也注意到这一点,化了一半时间让学生体会意象意境。着重提出“词的上片成什么景,下片又给我们创设了怎么一幅景象”两个大问题,中间穿插着诸如“我们什么时候会跳舞”等十个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这个过程尝试分两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对着注释。粗知诗意,然后将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展示出来,就明白了诗中所写的景;第二步结合小序,词上片着重理解虚实手法运用的好处,从“高处”的双关意入手,抓住“弄”这个可以作为词眼的字,介绍前人对此的两种理解,一种是把“高处”即 “青天”看作象征物,这是与人间相对应的“天宇”,是作为作者超尘脱世的一个理想场所,但月下跳舞,清影能随人愿,天上怎么比得上人间的幸福生活;一种是把“高处”当作“ 当时的朝廷”的喻体,此时的作者虽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远调担任地方官,但心中总不免会想到朝廷,在两权之下,还是认为任地方官自由,又可为百姓某利,总还有一定的主动权吧,可以“弄”清影吧。下片着重抓住“恨”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