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新课标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进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 《水调歌头》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词,词人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驰骋想象,饱含哲理,给人启迪,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词人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者丰富的感情能联系文化背景作自己的评价,对词人特富感染力及哲理性的词句,能有所感悟。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知识积累与疏导:词的知识、词中优美的语言朗诵词的知识。 认同率达100% (二)、技能掌握与指导:欣赏词优美语言和朗读词的技能 。利用率达100% (三)、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发疑解疑,学生互问互答,加深理解。作出评价,有所启迪。(互动率达100%) (四)、情感修炼与开导:品味词中富含哲理富含想象优美的语言,体会词中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投入率达95%) (五)、观念确认与引导:作者始终以高昂旺盛的乐观精神,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激励学生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富于理想。(认同率95%)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现把它进一步具体化为五个方面,各个方面应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词中作者天上与人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复杂的情感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容易出现目标偏高。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音乐欣赏,导入:有谁能背出歌词?学生回忆交流。 (欣赏王菲《水调歌头》,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问题场 ) (二)歌词到词,学习词知识,了解苏轼 谁了解宋词?哪个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苏轼?学生思考交流。 (教学问题场叠加,将学生缓缓引入,进入教学活动状态) 一学生谈对宋词及苏轼的了解,师引导补充。 (三)听配乐朗诵,进入情境 学生可模仿,自由朗诵,注意语速,语调、语音。 一学生试读 学生对照注释及对苏轼生平了解,互相讨论启发,理解词。 学生提疑,解疑(学生问学生解答,教师给予引导和归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今夕是何年”,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词人向往月宫神仙世界,对月遐想,因对现实不满,厌倦,心情抑郁寡欢。 2、“归去”如何理解,飞云入月,为何说是“归去”? 讨论明确: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苏轼被称为“波仙”,仙的家自然在天上了。 3、“我欲”“又恐”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一进一退,天上人间,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如何解决?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选择哪里? 讨论明确:词人把“天上人间”放在一起比较,还是感受到人间的美好,充分表现了作者留恋、热爱人生的感情,词人是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的,这使我们想到了许多在政治上不得意的人:如我们通过学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才认识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他们虽被贬但与苏轼一样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月亮为何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对月亮产生了无可奈何的埋怨。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质疑、讨论,给了学生交流的机会,通过对词的理解,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词人的初步形象,教者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进行合作学习,初步建立个体意境场) (四)再读课文,欣赏佳句,加深感悟 学生自由朗诵,感悟佳句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运用“我觉得……写得很优美,因为……的句式”或“我觉得……很有哲理,因为……的句式” 教师特别点评: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画面凄美,让人心生感伤,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谈类似场景。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讲出了自然常理,富有哲理意味,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的祝愿,打动了所有人,道出了天下人共同的心声,广为传诵,成为名句。 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有选择的要求学生个别朗读,并加以指导 (进一步品读课文,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朗读中,在朗读中进一步强化感悟,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凸现,但都感受到了作者词中的情与理,词人形象更加丰满) (五)再听配乐朗诵(可轻声跟读)再现词人形象 诗人是始终以高昂积极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然没有良宵佳节的欢乐,但对未来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学生可进入网络查阅历代文人诗词中的咏月句子,并诵读交流。 (学生大部分对歌曲早已熟悉,再加上本课学习,多次诵读加深了对作者形象的理解,背诵词早已不是问题了。历代文人写月句子较多,也较优美,查阅交流可拓展学生知识面,也可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六、笔记与板书提纲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幻想超脱出世—-- 留恋热爱人生 乐观 下阕:感伤离别之情—---祝福离合之人 旷达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缪冰青 薛丽萍 郁沛沛 邹瑜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设计思想 1、学习方式上体现个性化 新课程注重创新意识,凸现培养学生的个性,不宜像以往教师那样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对课文理解中,都有情感体验,所以我选择了学生间互相质疑,解疑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不只是简单的“听”课者。 2、关于多媒体教学 我感受这篇课文有想像、联想,需要学生进行再造想像;有感悟和思维的过程,所以我没有采用多媒体,只是让学生听音乐,配乐朗读,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想像空间,让学生自我体味词的形象美、意境美。多媒体并不是每堂课必用,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像这堂课可不运用。 3、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 新课标并没有抛弃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学习词,必须复习词的知识,我感觉对于古诗词,读很重要,所以把掌握读的技巧作为这篇文章的目标之一,而词的朗读比一般现代文更难掌握,因为它很短,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实非易事,我便选择了配乐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情感体验,情感评价,这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