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此词是苏轼41岁时所作,当时苏轼与其弟苏辙已经六七年不见了,他们之间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 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3、 上阕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描写虚景运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宫生活是怎样的?想象。月宫生活幸福美满,不知“今夕是何年”,没有烦恼,想要“乘风归去”,美妙圣洁,“琼楼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闷,是超尘出世的消极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是超然达观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阕是作者“遁世”与“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战胜了遁世思想。
1、 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怀子由” 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什么? 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他的作品集叫什么?---《东坡乐府》,他的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宋词的文学常识。(是诗歌的一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到宋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初是为乐曲填写歌词,故称曲子词。古代是“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所以词的形式要适应乐曲的需要。到后来,词逐渐脱离了音乐,成为一种独立和文学样式。词和诗一样有严格的用韵和平仄要求,甚至比诗更为严格。词的句子一般都长短不齐,所以也叫长短句。特点:音乐性强;有固定的词牌。 关于词牌:词格式的名称。最初的词,在配乐歌唱时都有乐谱,这种乐谱就叫词调。每种乐谱都有一个名称,这种名称就叫词牌。后来词逐渐脱离了音乐,词牌就不再代表曲调名。一首词一定有词牌名,但不一定要有题目。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另外词的一首不分段的也称一阕。)
走进文本,理解内容。
1、重点词语,释义。2、译读 。对照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的画出来集体评议。3、脉络:引子(时间,事件)——上阕(咏月)——下阕(怀人) 4 、你认为那些句子涵义深刻只得探究?试着简述你的理解。
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③“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5、再读作品,体会情感。
五、知人论世,理解内涵。
1、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理一理。欲——恐——何似——无眠——恨——何——但愿
2、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试着分析一下他的心理变化的原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高处不胜寒”中,“高处”有什么深层的涵义吗?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提示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想进朝为官,又怕官场尔虞我诈,再次受到异党的排挤,作者的担心并非多虑,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
那么,“何似在人间”什么意思呢?想一想。他曾辗转到很多地方做小官吏,政绩突出,为人称道。凤翔的东湖我们很熟悉吧,东湖的碑林记录着苏轼的这篇佳作,(ppt出示),当地百姓称他为苏公,东湖边有他当年种下的柳树,名曰“苏公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大家理解了吗?试着说说。
4、《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1)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六、能力迁移 ,情感升华。 1、情境填空。
师导: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