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安庆六中 何飞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 一课时完成: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屏幕展示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二:前提测评 请一位同学回答。(检查字词)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读。 (老师点拨朗读技巧)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四;整体感知(师生交流,了解大意)
五:思考讨论 (一)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四)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 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从"天河现水牛"图创造出"牛郎织女"图。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看图,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七:导学达标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九:作业布置 (一) 背诵这首词。 (二)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
下一篇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