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虽然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由于崇文抑武,导致国家国力衰弱,是一个充满着内忧外患的朝代。然而,也正是因为崇文抑武,宋代的文化发展迅速,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程度,出现了与唐诗并立的另一座文化高峰,这就是宋词。

在宋代诸多文人当中,苏轼是其中十分著名、成就很高的一位。由于宋代文人的地位,也导致他们除了具有与其他朝代文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心态以外,还具有一些与唐代或者其他朝代所不同的文化心态。本文试从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分析宋代文人部分的文化心态。

关键字:苏轼 宋代 文化心态 中秋 团圆 月亮 神话 游仙 超脱 理智
内化 内敛 儒、释、道

正文:

宋代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文人的地位比较高。但不是每个文人都受到朝廷的赏识而能一展抱负的。有许多文人常常被闲置着,甚至在党锢之争中一贬再贬,仕途十分不顺。苏轼便是他们中间的一位。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许多优秀的诗词、散文、辞赋,还有他面对极度坎坷的政治生涯,却仍然忧国爱民、热爱生活的可贵精神。


他一生写过许多词,有的接近于传统的婉约柔美的风格,也就是周济等人所说的“韶秀”之作;也有的词奔放豪迈,逸怀浩气。他的诗词常常带有理趣,从他的词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些哲理性的东西,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的一些文化心态。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词: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丙辰年的中秋节。当时作者辗转外任,在密州任知州。从题序上看,这是作者酒醉后抒情,怀念其弟子由之作。这首词不仅具有他其他词所拥有的豪迈之气,也具有飘逸、空灵和韶秀的特点。这也表现了宋代文人的一种心态,即追求清新雅致的艺术境界。宋代文人不象唐代的文人那么张扬有个性,而是趋于平和、理智。


这首词通篇咏月。月是整首词的中心意象,但作者又不仅仅写月,而是通过月,勾勒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作者俯仰古今,感慨宇宙流转,把自己的感情与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将自然与社会相联系。境界空灵宽阔,感情旷荡,心契自然,超越时空。刘熙载就曾说过此词让人读来“尤觉空灵蕴藉”。


本词开头就用了一个问句:“明月几时有?”直接入题,“笔力奇崛”。“诸家指出此处词意和屈原的《天问》、李白《把酒问青天》的传承关系,正可说明作者‘奋励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怫郁心理。”(见《唐宋词鉴赏辞典》)为什么词人会发提这样的问题呢?因为这时正逢一年一次的中秋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但“此事古难全”,有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中秋佳节时无法与家人团聚。人是群居的,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时间长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想起亲人朋友,就会想起亲人在身边时的便利以及故土的种种温馨。

尤其在这中秋团圆的时候,看着月圆却发现人不圆,许多文人都会发出感慨,并且油然而生出一种思乡之情。中国人有一种乡土情结,人们都有重乡土,轻别离,盼团圆的文化心态,这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此时的苏轼在外为官,已经有七年的时间没有与兄弟苏辙团聚。

于是,当他举头望着圆月时,也不禁有了这样的感慨。这不是苏轼才有的,也不仅是宋代文人才有的心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心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国的神话,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生存观念、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理念、想象意识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现,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化心理与思想智慧的结晶,是被认知的自然客体在万物有灵的人类主体心理上的最初投影。”(见《唐宋诗词文化解读》蔡镇楚、龙宿莽著P51)我们从宋词中可以发现,宋词从古代神话传说中汲取了大量的精华,从而也成就了另一个艺术的高峰。在这首词中,作者也运用了古代的神话。他运用的是嫦娥的神话传说,并将这“广寒清虚之府”具象化。《淮南子•览冥训》中曾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转引自《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姮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嫦娥,汉代避皇帝之讳才改为“嫦娥”。自古以来,月亮的神话一直都是十分美丽的,月亮带给人的感觉总是十分清冷,这从月亮的别称可以看出:月亮又被称为广寒宫、玉蟾、银兔等等。宋代有许多文人将嫦娥奔月用在自己的词作之中。

比如,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中写到“今夜云开,须得姮娥得得来。” 另一首《减字木兰花》中有“今夜天开,不与姮娥作伴来。”《念奴娇》中有“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中也有“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梁斜”的词句。

辛弃疾的《太常引》中说“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嫦娥奔月的传说引发了后代许多文人的遐想,也成了文人写作的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而这也体现了他们的一种文化心态,一种道家的避世思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空无虚幻的神话传说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要做一个神仙似的人物,“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飞天而去,“天人合一地遨游在无限完美、毫无缺憾的月宫中”(杨海明语)。这可以说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游仙诗的一个发展。而宋代的文人大多数都受礼遇。在他们科举考上进士后,一般都委以重任。

另一方面,宋代冗官的现象十分严重,政府机构臃肿,官员们一般都十分清闲,又都是文官,就有了许多时间做学问,有心思去探究宇宙人生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人类对肉体生命、精神理想永恒和幸福追求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现实世界或者现有文化的否定意识,由此派生出变革现实超越尘世的心理,设想一个非现实性的神仙世界,遂产生了游仙动机。”(见《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王立 著P337)在宋代,儒、释、道三种思想都注重内心修养,在思想层面上能有机地结合,到了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思潮。

受此影响,在宋代,某些仕途顺利的人积极参与政事,但仍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比如晏殊。“对于某些处于不顺利境况的人来说,他们在现实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却欲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或者说是在不圆满的境界中企求着超现实的自我满足。”(杨海明语)这类人则以苏轼为代表。苏轼作为一代文豪,儒、释、道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均有表现。他一生以崇尚儒学,讲究实务为主,排斥老庄为异端;但同时,他自幼便喜读《庄子》。

中年后,他又喜与僧人来往,并曾表示要皈依佛僧。当他每每遇到挫折失意时,他的老庄思想又占了上风,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 (见《超然亭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见《问养生》)[以上两处转引自《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P51],借老庄之学,帮助自己寻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大概就是叶嘉莹所说的,文人的修养应该是“显达时我有儒的‘兼济天下’的理想,穷困时我有道家的超旷襟怀,而不为这种忧患艰难所打败。” (见《唐宋词十七讲》)


宋代的文人追求的是较多的是在遇到坎坷、遭遇困厄时在精神上的内化,“一个人是要在忧患艰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叶嘉莹语)“穷则独善其身”,宋代文人格外重视自我的调节,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内敛的文化心态。

宋代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知识分子地位较高,许多文人同时具有许多身份——文人、学者、重臣。宋代又是一个君权高度强化的专制王朝,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宋代文人只能在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来寻找自己的价值,给自己定位。

同时,由于他们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他们在文学上的见解以及他们在政治上的观点不同,不可避免地造成剧烈的争议,引起社会状况的动荡,促使党争文祸的频繁。这些状况的长期影响,势必迫使诗人避祸全身,在背离现实的处境与惶惑迷惘的心境中努力认识自我的地位与价值,更多地反映着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和心灵世界的内省体验。可以说,时代和生活的环境造就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心理结构,使宋代文人以一种内省内敛的心态来观照整个世界和人生,以冷静客观的心态来体察社会和人生,使得宋代的文化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说课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及反思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
    说课稿:《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说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明月幾時有?~月亮教學實錄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课堂教学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苏教…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课文题目:《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案
    人教版八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
    《明月几时有》 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明月几时有
    语文说课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高二语文《水调歌头》教学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学习《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关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3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水调歌头 苏轼
    《花、果 实 和 种 子》教学案例及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4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5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后反思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为什么这样…
    梁惠仪老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主题思想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案例及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教学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后反思
    七上总复习资料(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市级公开课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
    诵读欣赏:《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教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尺八屏) 郑立旗…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 调 歌 头》
    七年级-苏教版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