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公开课课堂实录
流光溢彩
课前准备 调动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搜集咏月的诗词。 课件设计 1.亲自动手制作《花好月圆》的MTV。 2.走近苏轼———资源共享(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3.设计品读———朗诵板块(每一板块都有不同的音乐及鼓励语)。 4.设计品析———赏析板块(每一板块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 5.赏月吟诗———展示板块(学生展示搜集的咏月诗词)。 6.心意坊———展示今人如何借月传情达意。 教学目的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诵,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并产生 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重点 朗诵本词并学会通过想像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自主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花好月圆夜》。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那么又逢月圆夜,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宋代胡仔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他的作品犹如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使其他花朵失去了光彩。 二、走近苏轼———资源共享 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做到“知其人”,然后“了其事,感其情”,让我们走近苏轼,了解苏轼。 1.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 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命运多舛。 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被朝廷重用,渴望有所作为。 2.作品(以前学过的文章)。 如《记承天寺夜游》(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豪放派。 (豪放派要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要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4.被贬密州政治失意,与苏辙六年未见。 正值中秋夜,面对皓月当空,苏轼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为求自我解脱,举杯销愁,并作此词。 三、品析(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环境对话;与作者对话。 (出示小黑板) 1、与文本对话 (1)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2)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上阕的词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第一人称)
(3)谁能用优美语言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描述下阕的意境。
(4)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生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师:对。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则使得这人生感触更为深刻。 生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师:是啊!“长久”是时间,“千里”是空间,这两句的境界是多么的开阔! 2、与环境对话(要了解作品描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问:苏轼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中秋)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小序中有“丙辰中秋”)。 师:苏轼写的是中秋的月亮,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大家能注意到小序,不错,下面请齐读小序。(学生齐读小序) 师: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生:小序中提到了“兼怀子由”,可见是怀念子由)。 师:原来苏轼在月圆的中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 师:苏轼原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请求到密州出任,但到密州后,仍不能与弟常见,此时他与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老师这里举一个例子,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足以说明他们兄弟感情的深厚。这一点从他们诗文的往来可以看出。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难怪在月圆的中秋,苏轼渴望能和久别的弟弟团聚。 师:通过对小序的分析和材料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之一就是怀念弟弟,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生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照无眠”可以看出苏轼想念兄弟,怀念到难以入睡。 生2:“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因为月圆人团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