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朗读。(音量太轻)
师:语气谁的强烈?(名家、高聪?)语速:要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名家有背景音乐。(音乐的作用是什么呢?)
全体同学一起读两遍。(为什么不放背景音乐?)
第二遍,预备起。
生:读第二遍。
师:读课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究竟用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来体会。大家在读的时候拉掉了前面的叫“小序”的内容,这个好比文章序言的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生:时间:丙辰中秋。
生:还有目的。
师:丙辰那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投影: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原因为与变法派意见相左贬为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请求北徙,可还是与弟弟七年不见。
师:在这样的时候,为什么会欢饮大醉?
生:兼怀念子由。
师:同时涉用什么目的
生:被贬官。
师:是这样吗?
师:这首词历来被名家所赞赏,古时候有清朝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现在《百家讲坛》中的康震教授评价它为“千古绝唱”,他说:“什么是千古绝唱?他唱完了,你们世人谁都别再唱了,这就是千古绝唱!”那么,究竟它好在哪呢?人家说好文章要情景交融,所以我们来看正文,究竟苏轼为我们成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板书: 月——成景、生情。)
师:正文的第一段我们称为“上片”第二段称为“下片”那么上片里成什么景?
生:饮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在月光下跳舞(起舞弄清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