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 >> 正文

 

[组图]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查询语中考复习的详细结果
苏州语文中考题

 

 

2003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卷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1)安_______(xiáng) (2)______(tián) 3)温_____róu)(4_____xuàn)丽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慢不经心 伸张正义 叹为观止 抑扬顿挫 燥动不安

相形见拙 万世景仰 望文生义 前扑后继 司空见惯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______陋室铭》)

6)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十则》)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8__________________,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下边是512-21日全国和北京新增非典确诊病例的疫情走势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1)从整体和局部看,全国和北京的疫情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北京的疫情变化对全国的疫情变化有什么影响?(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边一则消息拟写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2分)

据新华社长沙523日电 湖南长沙、株洲、益阳等地近日发现了伪造的“北戴河”邮票,警方已介入调查这次大规模的倒卖、销售、使用假邮票事件。截至21日,株洲市已查获伪造的“北戴河”邮票1300多枚。邮政部门提醒说,可从三个方面辨别“北戴河”邮票的真假:一是看光泽。真邮票使用的是荧光油墨,假邮票使用的则是常规油墨,将真邮票放在荧光灯下一照,荧光很明显,假邮票则相反。二是看颜色。真邮票上的海水颜色较深,假邮票上的海水颜色浅得多。三是看字体清晰度。真邮票上字体印刷等清晰规范,假邮票则比较模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1分)

阅读《公输》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木便 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6、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边的句子都是疑问句,哪一句与“宋何罪之有”的语气不相同?(2分)

何以战?(《曹刿论战》)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上枢密韩太尉书》)

答: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根据上边的文字说说墨子对战争所持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冰心《纸船》,完成11-13题。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1、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2分)

/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枫夜泊〉新解质疑》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14、“新解者”认为“愁眠”就是“愁眠山”,作者认为这一“新解”使诗歌“索然无味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景物“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请另外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见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江夜泊》,与张继的《枫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2分)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

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7-19

电子通讯网络的建设,其内容并不复杂,即通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联合发展,形成全国及全世界的电子通讯网络,将每一个人连在一起,为人们提供可以想像出的任何电子通讯服务。这个网络四通八达,如同交通网络一样可以直通每一个企业、学校医院、娱乐设施及所有的家庭。

信息时代最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是计算机,前几年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流通主要依靠二进制数据在电话线中传输。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这一传输的速度、容量和效率都无法提高,路径狭窄,如同汽车行驶在羊肠小道上。而信息高速公路则以光导纤维缆作为“路面”,数据经过压缩后,能以千倍的速度进行传输。一条典型的光导纤维缆直径不足1.3厘米,其中含有32根头发丝般的玻璃纤维。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每一条光导纤维能同时输送5000个频道的图像信号和50万路电话语音信号,它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速传输,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7、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解释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不要超过34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所说的“路面”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指什么?(2分)

A、指电子通讯网络 B、指传输信息的载体

C、指经过压缩后的数据 D、指传输信息的速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你自己利用网络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实践,谈谈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认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

人与城

陆文夫

苏州城,一颗东方的明珠,一个江南的美人,娴静、高雅,有很深厚的文化素养,又是那么多才多艺,历2500年而不衰老,阅尽沧桑后又焕发青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如果去询问她驻颜有何妙术,却又发现她一未吃珍珠粉,二未吃人参蜂皇浆,更未偷食长生不老之药。除掉她的天生丽质,即某些特殊的地理条件之外,主要是靠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那些人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为了美化生活而日日夜夜地辛劳、谋划。苏州人形容此种辛劳有句土话,叫“勿停格爬”。修建房屋叫爬房子,做家具叫爬家什,侍弄盆景叫爬盆景。一家一户地爬,一代一代地爬,便爬出了一个美丽的苏州城,而且使其永葆青春。爬,不是奔,需要耐心、细致、坚韧。于是,那精巧与细致便成了苏州的特色。苏州的园林,苏州的刺绣,苏州的美食,苏州人的待人接物等等都与精巧、细致不可分。此种特色不可替代,获得八方人士的青睐。

我们的祖先也许并未想到要故意去创造苏州的特色,没有想到要创造一个东方的明珠或培养一位绝代的佳人。他们只是在生活的搏斗与享用之中,把自己的个性、爱好、审美观点渗透到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中,一旦形成风习,便会得到维护与发展,半是天生,半是人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无法左右的。庆祝苏州建城2500周年,实际上是为了缅怀我们那些“勿停格爬”的祖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与可贵的城市特点,同时也是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爬”得也很艰难,而且终于爬过了十分艰难与百般困扰的近十年。回过头来看看苏州城,倒也做了不少事情。人与城的关系要回过头来看看才能明白,人活百年已经十分稀有了,一个城市却能活2500年,3000年……城市是人的物化,人的精神的转化,每个为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都会在这个长生不老的城市中留下有形无形的痕迹。你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走走,看见一座园子,一顶小,一个井圈,一间临河的小楼,会觉得古朴、优美。再往深处一想,便会有许多曾经活着的人显现在你的面前。你仿佛看到一位白发的长者种下了一棵小树,如今已长得参天蔽日;你好像看到几个浑身污泥的掘井人蹲在墙角里抽烟,如今那青古井栏已被吊桶绳磨出几十条一寸多深的凹痕,使得许多国外的旅游者都很惊奇,觉得这样的井圈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

中国人有个习惯,逢五逢十是大庆,等到庆祝苏州建城3000年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早就灰飞烟灭了,但也和古人一样,凡是给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都会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有形或无形的痕迹。只是有一点大家不必计较,不必计较那痕迹是你的还是我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20、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勿停格爬”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说苏州特色的形成“半是天生、半是人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无法左右的?”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人们在生活的搏斗与享用之中,把自己的个性、爱好、审美观点渗透到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中,逐步形成了苏州的特色。

B、苏州特色的形成,主要是靠一代又一代名不见经传的人日日夜夜地辛劳、谋划,凡是给这个城市做过一些好事的人都会留下一点有形或无形的痕迹。

C、苏州特色是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经过无数人“勿停格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这个过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苏州特色是在苏州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下自然形成的,任何人(包括英雄豪杰在内)都创造不了的,也是无法左右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2、谈谈你对“城市是人的物化,人的精神的转化”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边是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3分)

A、展现苏州城的精巧与细致,品味苏州的城市特色。

B赞美苏州人的勤劳与坚韧,挖掘苏州的人文资源。

C、探询苏州城永葆青春的奥秘,解读人与城的关系。

寻访苏州城的历史遗迹,揭示苏州人与苏州城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

24、在作者看来,“人”与“城”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24分)

1、(1)详(2)恬(3)柔(4)绚

评分标准:写对一字得1分。

2

错别字

仆(赴)

评分标准: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得1分,找出但未改正不得分。

3、(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蓬莱文章建安骨(3)化作春泥更护花(4)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密州出猎(5)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6)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7)舍生而取义者也(8)悠悠乎与颢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评分标准:(1-8)题诗文填空答对一题得1分,作家作品填空答对一处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4、(1)全国和北京的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有波动,513日以后(或514日开始)下降幅度明显加大;(2)北京的疫情变化直接影响全国的疫情变化。

评分标准:基本意思对就得分。答对第一小题得3分,答对第二小题得1分。

5、“北戴河”邮票有假;或者:警惕伪造的“北戴河”邮票;湖南发现假“北戴河”邮票

评分标准:基本意思对得2

第二部分(41分)

6BE 7A 8、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9、指上文说的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10、墨子反对不义之战。

评分标准:第6题答对一处得2分;第7题答对得2分;第8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句式译错不得分,“文轩”和“敝舆”译错各扣1分,扣完为止;第9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照抄原文得1分;第10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

11C 12、(略)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梦”相关的诗句均可)

评分标准:第11题答对得2分;第12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想像合理,表达清楚得2分;第13题答对得2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为止。

1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这首诗抒情主体是“我”,一切有特征的江南水乡的夜景,都通过“愁眠”的“我”的“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全诗就变成死的了,诗歌的意境也就没有了。可以同意“新解者”的观点,认为这样写是通过景物的铺陈,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愁眠山,渲染一种气氛,如同《天净沙�秋思》的写法。考生也可以提出另外的见解,言之成理,也得分。

15、这是一首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思考: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诗人的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了诗人的情感,景物就有了情味、有了生命,诗歌的意境就深远了。考生答题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举例略。

1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喜欢哪一首,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下边的分析供参考:《枫夜泊》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虽“眠”而无法入睡的复杂心态,融情入景,借景传情,又以夜半闻钟声反衬不寐,从而将愁思表现得细致入微;《枫江夜泊》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夜泊图,寒雁、渔火勾起了诗人的愁思,扰乱了诗人的心绪。

评分标准:第14题言之成理得2分;第15题说出看法得1分,举例恰当得1分;第16题言之成理就得2分。

17、“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光导纤维缆作为载体,能高速传输信息的电子网络。18B 1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思考;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效率高。

评分标准:第17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第18题答对得2分;第19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少写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

20、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为了美化生活而日日夜夜地辛劳、谋划。21D 22、城市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世世代代努力的物质成果,也渗透了他们的个性、爱好、审美观点等。23C 24、城市是人创造的,人又在城市中永存。

评分标准:第20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第21题答对得2分;第22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物质”和“精神”,少写一点扣1分;第23题答对得3分;第24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

第三部分(55分)

标准

项目

一类卷

51-55

二类卷

46-50

三类卷

40-45

四类卷

33-39

五类卷

32分以下

内容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

内容实在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实在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语言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病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结构尚完整

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2004年苏州市中考试题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_________(táo)  ②分_______qí ③应______(hè)  ④锤_______(liàn)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忍俊不禁  耐人寻味  销声匿迹  稍纵既逝

寻根究底  同舟共际  杏无消息  海枯石烂

嘎然而止  锐不可当  根深底固  岿然不动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

    ①老骥伏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壮心不已。(曹操______________)

    ②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俚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醉里挑灯看剑,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_《观书有感》)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口口口口口口口。(陆游《游山西村)

  ⑥口口口口口,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⑦莫道不消魂,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清照《醉花阴》)

    ⑧诚宜口口口口……不宜口口口口,引喻失义,口口口口口也。(诸葛亮出师表)

4.为纪念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市将建造“世界遗产纪念墙”。请你为“世界遗产纪念墙”写一两句话,把你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想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3731日《中国安全生产报》有一则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如下:   

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

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按照“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抓好班前会为突破口,以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创建“三无”(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人员无违章)车间为目标,实现了“重伤以上事敌为零”的目标。

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问题,然后加以修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1)

 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

A 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B 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C.曾不吝情   

游人而禽鸟乐也(《翁亭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

 

E.忘怀

   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阅读《我是一条小河》中的两节文字,完成1112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11.“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都用了“裁”“剪”二字,说说有什么不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下面是闻一多《色彩》一诗的片段,与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比较一下,说说这首两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315题。

    白皙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子和包皮纸。接着是一声狂喜的叫喊;紧接着,哎呀!突然转变成女性神经质的眼泪和号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尽办法来安慰她。

因为摆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头发上的梳子——全套的发梳,两鬓用的,后面用的,应有尽有;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美丽的发梳——配那已经失去的美发、颜色恰恰合适。她知道这套发梳是很贵重的,她心向神往了好久,但从来没有存过占有它的希望。现在居然为她所有了,可是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却没有了。

    但是她还是把它紧紧地抱在怀中,隔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蒙的泪眼,含笑对杰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多快啊,杰姆!

    13.德拉拿到杰姆的礼物后为什么“叫喊”?又为什么“号哭”?请你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用德拉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发梳的美丽和贵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

    A.强调礼物的珍贵,说明这是德拉“心向神往了好久”的东西。   

    B.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巧妙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  

    C.“以货色来宣示它的价值”,从一个侧面表现杰姆对德拉真挚的爱。

D.有了发梳却没有了与之般配的头发,增强了令人心酸的戏剧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德拉含笑对杰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多快啊……”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表达了德拉怎样的感情?(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射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仙境一般。我国的渤海中的莲苹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林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千百年来,这些幻影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

16.文中举落日和蓬莱仙境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现象?(2)

A.地心引力造成地球表面与高处空气密度的差别,引起光线方向改变。

B.地心引力和气温变化造成的空气密度的差别,使光线产生曲折。

C.沙漠上或海面上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形成光线曲折。

D.地球表面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是造成光线曲折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

17.写出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蓬莱仙境”般的幻影。(2)    []_________

18.同样是写落日,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这样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像一下,“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你认为王维这样写好在哪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有改动)

19.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____________

    24.下边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2)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5)

    25.作文。(55)

以“心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枷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mò) ( tiào) (zhuì) (zhōng)
2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
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
.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 ___________
5
.《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
.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
.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 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1)
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
.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7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
[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
[
译文]
9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
[
]
10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
[
]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
.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12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
[
]
13
.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
]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
]

15
.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
.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
[
]
17.
联系全文看,“‘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
[
]
18
.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
A
.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夜泊》)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
.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
[
]
20
.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
A
.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
.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
.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
.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
[
]
22
.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
[
]
23
.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
A
.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
.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
.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
.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24
.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
]
第三部分(55)25.作文。(55)
有人说,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苏教版)

   第一部分(26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jian)赏 ②愉 (yue

   ③一丝不 (gou) ④实事求 (shi)

   2.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 园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

   ② 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

   错别字

   改 正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 须晴日, , 。(毛泽东《沁园春》)

   ② 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 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

   ⑧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孟子》)

   4. 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3分)

   〔答〕

   5. 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一下,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这些问题后完成下面的填空。(5分)

   1) 从表一可以看出,

   2) 从表二可以看出,

   3) 表一和表二比较,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地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3分)

   12.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分)

   对鲁迅的《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读了:“《雪》四人谈”这一组文章后,你对《雪》可能会有新的见解。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15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蝴蝶仿佛看见冬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提的雨,是雨的精魂。

   13.王蒙认为“读《雪》需要联想”。读了第一段之后,你对鲁迅笔下“江南的雪”产生了什么联想?请用几句话加以描述。(2分)

   14.《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作者黄蓓佳从《雪》中读出了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吗?请作简要阐述。(2分)

   15.<>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请以上面的文字为例谈谈你的看法。(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地球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16.“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2分)

   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 B.大量的生物死亡

   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 D.全球结冰的状态 〔答〕

   17.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A. 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公寒冷

   B. 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

   C. 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

   D. 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

   18.文中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 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19.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分)

   20.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范仲淹在这两句话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3分)

   21.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3分)

   22.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3.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A. 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 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 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 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答〕

   24.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2分)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一位新生去学校报到,下了长途车后去坐公交车。他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司机冷冷地说:“两块。”他满脸燥热。来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乘公交车只要一元,所以钱全都缝在了旅行袋内侧的的小袋子里。他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车里的人。可是,除了几个嘲讽的眼神外,其余的人都把头转向了车外,他准备下车。跟在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向他摆摆手,并向投币箱投了三元钱。当他向中年男子道谢,并要求下车后还他钱时,中年男子笑了笑,说:“你不用还我,如果可以,请你把这一元钱传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世界会因此而温馨。请以“伸出你的双手”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以外体裁不限)。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7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5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4分)

①雄      hún                ②憧       jǐng

③理直气      zhuàng         ④无边无    yí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的栽植别俱匠心,景色优美甜静,令人心旷神怡。

②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生命在诞生、成长、繁延、死亡,新陈待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②海内存知己,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

⑤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静沙  秋思》)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⑧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4.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①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看,引静“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旦日,卒中往往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小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1.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色彩在园内产生了什么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州园林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园林设计者怎样的艺术追求?请联系《苏州园林》及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链接: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或退隐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隐逸情趣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莸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北方皇家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彩美,苏州私家园林则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与宁静,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

(金学智《苏州园林审美谈》)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等等,莫不突出以“雅”。……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阵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方法,赏析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3.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中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2分)

 

14.矛盾认为,《百合花》的“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上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2分)

 

15.上文中孔乙己说话极少,作者借助神志描写来表达他难以言说的心理。请找出来,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18题。

2006年全国降水总体略偏少,局地干旱严重,例如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北东部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高温天气,不少地区“降温用电”大幅度增加。冬季,受浓雾和逆温影响,空气自洁能力差,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弱冷水过程于20065月结束,20068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这种大洋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温度改变.处于中高纬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因此出现异常的气温和降水状况。2006年南海夏季风虽然爆发时间接近常年,但结束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一般来说,夏季风偏弱时,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2006年,北半球积雪面积总体上接近常年,其中冬、秋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大.而春、夏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尤其是对我国影响很大的青藏高原.其积雪面积偏小,高原的加热作用就增强,这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降雨少、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16.气候异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哪一项概括最恰当?(2分)

A.气温、降水、能源、健康

B.干旱、积雪、能源、污染

C.水资源、农作物、能源、空气质量

D.农作物、水资源、浓雾、健康保健

 

17.对造成我国去年气候异常主要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厄尔尼诺事件等引起的大洋水温变化使大气温度异常。

B.夏季风强度偏弱造成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

C.冬、秋季积雪的面积明显偏大,带来了浓雾和逆温影响。

D.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面识偏小,使高原加热作用增强。

 

18.文中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追思藤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藤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曲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藤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诵,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藤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藤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为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藤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藤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汨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藤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藤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有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藤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藤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惆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藤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藤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藤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作者王和声,有删改)

19.我们所读的诗词中.有一些是描写塞外景象的。请选择最能表现上文“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情景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0.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藤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方面?请作简要阐述。(3分)

 

21.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3分)

 

22.作者为什么写《宋史》对藤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2分)

 

23.“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24.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什么?  2分)

A.探寻藤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藤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藤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富有活力的,更是要好好体验和珍惜的。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晨,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日子也在“晨”……

请以“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以外题材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7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1.①浑   ②憬    ③壮    ④垠

2

错别字

 

 

 

 

3.①她在丛中笑  ②天涯若比邻 王勃  ③剪不断,理还乱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⑤小流水人家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温故而知新 ⑧奉命于危难之间

4.《西游记》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这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

5.①短小、优美(娇媚可爱)、精致(基本意思对即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比喻要符合的造型特点“柔婉的弧型,小小的,曲曲的,娇媚可爱”。例:如一钩新月,似一弯初弓。

6AB

7B

8.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10.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11.建筑色彩的特点:①“极少使用彩绘”,②色彩淡雅,如:梁柱、木窗、阑干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

达到的效果:①这些颜色与木的绿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②到了花开的季节,这些颜色与花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12.追求自然之趣,体现出图之美,营造柔和、恬静的意境,凸现“雅趣”,“雅致”。

13.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等习性。(言之成理即可)

14.上文中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酒客们的“说笑”和“哄笑”这一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次的“笑”相互呼应.贯穿全文.表观出酒客们的冷漠无情和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如上文写孔乙己买酒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而他原来进酒店买酒却是“排出九文大钱”。“摸”与“排”这个细节呼应,表现出孔乙己境遇的变化,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到的打击的大。(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15.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既可。如“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下要再提”这一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孔乙己受到别人戏弄内心痛苦,又无力争辩的无奈和辛酸。

16C

17C

18.如北京干旱的情况: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举北京干旱的例子能具体、明确地说明“局地干旱严重”的状况和影响。

19.例“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其他的边塞诗,内容符合要求也可)

20.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1.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22.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23.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24D

25.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中考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质量检测试题
    中考语文三校联考试卷二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过关检测题
    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作文篇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半期考试试题
    从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变化看2010年中…
    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期中测试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7――层次,文章…
    语文试题中的成语试题分析
    杭州市语文中考试题分析及阅读教学启…
    中考语文试题的六大价值取向及问题讨…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上册半期考试试题
    中考语文提前招生录取试题
    2009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作文…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1――叙事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0――抑扬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9――虚实结合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8――线索,千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验题(二)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阅读专用复习题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一)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复习题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顾及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10月 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招生考试模拟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九年级 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四校联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查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验题(一)
    语文中考试题的学科整合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3)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2)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中考语文第二次统一练习
    中考语文校模拟试题
    中考 语文模拟测试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
    在农村初中开设课外阅读课堂的构想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中考玉林市语文试题(课改区)
    2009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综合…
    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卷
    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卷
    中考语文一模问卷
    中考语文一模课内文阅读
    中考联考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中考语文新题型指导
    中考语文微型语段阅读练习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卷
    中考语文备战社会热点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命题走向——无锡语文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
    中考语文统一调研考试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中考诗文名句复习题集萃
    中考复习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中考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安排讨论稿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全国各地图表题选萃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
    备战中考语文资料合集
    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初三毕业考校内模拟质量检测语文卷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三中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总复习
    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5)
    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积累与默写
    中考背诵默写复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口语交际
    中考 语文复习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中考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
    山东省枣庄市语文中考试题
    中考文言文的命题趋势及复习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招生考试模拟考试试题(三…
    九年级语文招生考试模拟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7)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岳阳市语文中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招生模拟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测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 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 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测试卷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5――过渡,文章…
    九年级语文复习招生统一模拟考试 试题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6――照应,前后…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开学质量检测试题(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九月素质测评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验题(六)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验题(五)
    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修辞方法的辨识与运用例题点拨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4――结尾 文章…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3――开头,落笔…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2――选材 采花…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主题 文章…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语文
    九年级语文复习招生统一模拟考试试题
    九年级 语文复习招生统一模拟考试试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试…
    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验题(三)
    九年级语文模拟统考试卷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5――细节,文…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4――抒情,震…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3――议论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2――描写
    八年级语文中考试题
    语文中考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招生统一模拟考试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