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2――选材 采花酿蜜
知识点透视
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又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 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左右逢源。 收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
名家美文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选自《天涯》1999年第5期) 【阅读手记】 “对一朵花微笑”这个选题的角度很新颖,读者会很有兴趣地想弄明白作者为何要对这朵花微笑。“我”在山坡上想心事,结果惹笑了一滩草。这些草甚至笑得很夸张,很忘情,而这些热烈的笑声竟也感染了“我”。到底是什么惹笑了这一滩草,“我”又为什么会笑呢?在这里,读者还不能寻得什么,那么,就借“我”的另一场回忆来理解吧。在这另一次的回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农夫不经意的行为使水漫出了田埂,让“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明白了开头的草们的笑声──“我”活得太严肃了,使得我忘记了微笑和生活中本该就有的欢欣和激动。在荒野里,草们是多么地坚韧和顽强,又是多么地深沉和静默啊。草们根本不企求什么,一旦有了生活的滋润,就自然地蓬勃而热烈地生长起来。本文的选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但又从独特的视角来写,饱含了智慧的哲思。
佳作示例
真没想到 重庆一考生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们在枝头唱着歌。这时,一对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四处寻找可落户的地方。 真没想到,它们竟决定在我家的房檐下做窝了。它们天天找草衔泥,忙忙碌碌,不几天,窝就搭好了。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那外表看起来很漂亮的燕子窝,常常引发我的好奇心:这个窝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天,终于耐不住诱惑,我找来了一个梯子,请爸爸帮助摆在房檐下。 我爬上去,站在上面,向里张望。突然,从燕子窝里伸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唧唧地叫着,把我吓了一大跳,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仔细一看,竟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麻雀。真没想到,麻雀占了燕子窝! 一定是麻雀看燕子窝里很舒服,又没有主人,就强占了人家的住处。想到这儿,我不禁担心起来,明年燕子回来,到哪儿住呢?会不会发生一场“燕雀大战”呢?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醒了生命。那对可爱的小燕子也回来了。它们来到自己的窝边,不停地飞来飞去,显然已经发现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飞了几圈后,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我望着那对燕子,心想:“燕雀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忽然,两只燕子一齐飞向蓝天。我想:大概是找它们的伙伴来帮忙!可是它们飞回来时的举动,马上否定了我的想法,因为,飞回来的燕子只有两只,而且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草和泥。它们要和麻雀做邻居了! 这个结局我真没想到,但我由此想到了许多。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居,是因为它们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鸟巢不仅仅看做是自己的家,而看做是鸟类共同的家。人们如果像这对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 【评析】 这篇文章的选材令人耳目一新,可能让你“真没想到”。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燕子”,文章的主题是由小燕子宽容的行为而得出的:“人们如果像这对小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小作者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直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来选择材料,而是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选材为下文作者的感悟铺垫,让人产生“真没想到”的效果。 “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这生动的材料在文章中有好几处,不认真观察,要想写出这样的文字并不容易。光观察还不行,还需要思考: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是因为它们不认为那只是自己的家,而认为鸟巢是鸟类共同的家。这就是作者思考得出的成果。很难想象,没有留心生活,没有观察习惯,没有基于观察的思考能找到好素材,写出好作文。
写作素材
据载,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喜爱绘画,于是就把考绘画列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这位考生巧妙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个题目,选材新颖,令人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