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高二年级语文科的段考试卷和往年一样,依然有名句默写题。但是全年级的答题中,得满分的只有28位,得零分的有8位,大多数考生得4—6分。为什么名句默写或古诗文默写得分率如此之低,且年年考年年如此?
请看试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选8,每题1分,共8分)
1、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7、 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8、 ,勿失于人。(《论语 颜渊》)
9、 请写出带有“愁”的诗句。
10 春天,是古代诗人常咏叹的季节,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从以上试题可以看出难度不算大,且都在要求背诵的篇目当中。造成考生得分低的因素有:
(1)误读题意
如第9题要求写出带有“愁”的诗句,居然有不少考生写到“不及卢家有莫愁”。还有考生误读为写出有愁情的诗句,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其实此题是要求写出带有“愁”字愁情的诗句。
又如第10题要求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但有不少考生误读为带有“春”字的诗句,故而写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有甚者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咏雪的诗句)
(2)错别字屡屡出现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错写为上边一个“屎”下边一个“牛”;“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错写为“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错写为“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错写为“惘”或者写成一个“门”字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尽”错写为“见”,“滚”的下边部分写成“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似”错写为“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犹”错写为“尤”,“琵琶”错写为“枇杷”;“己所不欲”的“己”错写为“已”。几乎每句都有错别字。
(3)背诵识记的不多不牢。
如第10题要求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70%的考生写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竟然还有考生写出打油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20%的考生写的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笔者以为也许是常说的“红杏出墙”打开了考生的记忆之门。
针对以上因素,笔者以为急需做如下工作:
加强对古诗文背诵识记;集中专题积累,如写月亮的诗句,写一年四时的诗句等,强调区别字形以免写错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