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次适应性考试为仪征、高邮、江都、宝应、邗江五县(市区)联考。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考试方式、阅卷方式等均与中考基本相同。题目以改编题为主,适当结合了一些扬州地区的时事新闻材料。考虑到大多数学校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并对学生开展了一定综合复习的情况,试题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考查要求,因而难度比一模试卷有所提高。
二、学生得分情况
1.总分情况
本次统测仪征市九年级学生的参考数为为 6908 人,校均分最高的为39.9,最低的为28.6;难度系数为0.694,市均分为34.7,及格率为79.6%,良好(30分)率为26.9%,优秀(45分)率为2.9%.各分数段的学生数统计如下:
分数段 |
50 |
49—45 |
44—40 |
39—35 |
34—30 |
29—25 |
24—20 |
19-15 |
14—10 |
9—5 |
4—0 |
人数 |
0 |
202 |
1653 |
2122 |
1525 |
812 |
376 |
141 |
52 |
20 |
5 |
一模人数 |
5 |
1201 |
2309 |
1647 |
973 |
470 |
213 |
75 |
33 |
22 |
7 |
2.各题得分情况
总体:
题 号 |
1—20 |
21 |
22 |
23 |
24 |
1—24 |
满分 |
20 |
5 |
6 |
8 |
11 |
50 |
均分 |
16.06
|
4.07 |
4.72 |
4.29 |
5.53 |
34.67 |
选择题部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均分 |
0.87 |
0.86 |
0.60 |
0.97 |
0.89 |
0.44 |
0.71 |
0.93 |
0.95 |
0.67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均分 |
0.93 |
0.93 |
0.62 |
0.76 |
0.94 |
0.72 |
0.85 |
0.95 |
0.79 |
0.67 |
三、各题的具体分析(各阅卷组长评述)
1—20题:
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选择题的总体难度是适当的。学生失分较多的主要是第3、6、10、13等题。第3题是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的中考题目,用一条格言来考查学生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打盹”代表放弃受教育的权利,“学习”代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第6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将两幅漫画中的场景、人物自白及漫画标题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理解漫画的含义;第10题主要是因为审题不仔细,未能把握题目的要求;13题的③明显是错误的,主要还是因为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对答题卡的填涂很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有的填涂过轻过淡,电脑无法识别;有的涂改答案时未将原答案擦干净,或直接在原答案上打叉,被电脑识别为多选。
建议: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仍然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重视知识含义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不要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内容;教育学生正确填涂答题卡,并进行一定的训练。
21题(丁爱兰 大仪中学)
(一)试题评价
能围绕社会热点与教材的重点出题,两问共5分。第1问“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答题的能力与技巧;第2问“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设问直接,答案明确。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问“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的答题情况:
1.大部分学生能够仔细审题,从自身身心特点、网络特点、家庭教育等多角度答题,分点书写,比较符合答题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
2.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成了“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的作用或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等。
3.少部分学生试卷上留空未写。
第二问“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的答题情况:
1.大部分学生审题到位,能够准确、分点书写答案。部分学生则答成了“如何正确抵制不良诱惑”、“怎样关爱生命健康权”等问题。
2.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弱,不能简洁、准确问答问题,答案书写过多,浪费了不少时间。
(三)复习建议:
1.强化审题能力的训练,强调答题书写的科学性、规范性。
2.加强简答题的答题技巧训练。如:对于第一问,可以从多角度展开说明,这样不易失分,切忌从单一的角度泛泛而谈,或虽然分点写但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第二问的答案很明确,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输梳理清楚知识要点,学生书写字迹清楚,分点书写,不漏答不多答。
3.强化心理疏导,使学生认识到“简答题”并不难,要增强自信,端正态度,千万不能出现空白不答现象。
22题(刘民 实验中学)
(一)试题评价
1.本题所涉及的考点和话题为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符合学科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各问设问明确,分数分配较合理;
3.商榷:第(2)题第二问,问题与答案的衔接似乎比较间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相近的答案,可能比较困难。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2小题第1问失分较多。学生对几类战略和发展观的内涵不理解,难以根据材料定位措施。
2.由于第1问的方向确定错误或机械抄书,导致第2小题第2问的失分也较多。
(三)复习建议:
1.加强基本观念的记忆,以便灵活运用;
2.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3.对于开放性试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3题(何士海 南师大二附中初中部)
(一)试题评价
本题为辨析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九年级内容“确保人民共享繁荣成果”的理解应用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此处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题目的难度较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均分为4.3分,有下列情况:
1.判断时,未能把握“片面”和“错误”的微妙区别,这种区别有时是很重要的:“片面”的答案组织要求和“错误”的答案组织要求是不同的,本题即是如此。
2.阐述理由时,对“为什么确保人民共享繁荣成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大多能回答,但对于“关键是帮助贫困人口……”的理由阐述得很不充分,此处失分较多。
原因分析:
1.教师在复习讲解此处知识点时,不够深入。
2.学生可能未理清“关键是帮助贫困人口……”的理由。
3.少数学生因为对待思品课学习的态度极不端正,反映在试卷上即为空白卷和应付了事,此类学生得分极低,多为0分或1分。
(三)复习建议:
1.重视和加强重要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做到讲清楚、讲透彻。
2.结合《中考指要》的要求,对重要的考点进行适当拓展,要有一定的深度。
3.学生答题时,字迹要端正(很多学生的字迹不清,给阅卷带来很大难度,对其答案的准确度也大受影响),要严格按照网上阅卷的要求进行答题。学生所用的笔、墨都要符合网上阅卷的要求,笔不能过细,墨不能过淡。
24题①②④三问(汤定江 新城中学)
(一)试题评价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以下知识点: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2.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意义。3.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市民提倡议。命题指向明确,所考的知识点也是常规的、重要的知识点。材料一“农民的迷茫”,选择比较新颖、有趣,对应的第一个问题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该大题的第一个小问题,它既考虑到基础性,又兼顾到能力性。针对材料二所提的第二个问题,即“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临时加以归纳,或者在平时善于积累。第四问“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大家参与。请向扬州市民提出合理化倡议。”该问题对学生审题的要求较高,注意点一是市民,二是向市民倡议,三是倡议的内容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个小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分析和回答是正确的,丢掉这一分的并不多。在回答第二个小问题时,学生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如出一辙,令人羡慕;有的学生则不知所云,暴露出答题能力的欠缺;有的学生能扣准题目,试图作答,但是归纳能力不够,让人为其平时积累不到位而遗憾。第四个小问题,由于对审题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岔成了向政府提建议,仍然有少数学生答题思路放不开,只盯住一个方面,猛提几点建议,这是不妥的。
(三)复习建议:
1.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中考前要进一步重视对能力题的训练和积累。
2.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问题变换问法,让学生在比较中认真审题,谨慎作答。
3.继续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做到书写工整、条分缕析。
4.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虎头蛇尾,甚至最后的题目空白。
24题③问(张童明 谢集中学)
(一)试题评价
该题将基础知识与当前社会时事热点充分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扎实。
2.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3.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述不完整。
(三)复习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要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要进行多层次理解,不是对各个知识点简单地进行记忆。
2.注重三维目标训练。
教师要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提高,明确价值观的意义,做到三者有机统一。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学生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
4.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创设科学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切忌题海战术、死记“点点”,否则学生考试时生搬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