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正确把握话题内涵,做到合理选材。大多数同学能更据所供料的引导,正确理解“潜力”的含义:潜在力量和能力。有的紧扣题旨论述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如:《心中那盏不灭的灯》;有的生动演绎了有关“潜力“的故事,如《潜力的故事》;有的探究挖掘潜力的方法,如《开发潜力之我见》等。学生能机智地调遣平时所积累的素材为我所用,运用比较好的有:母亲用血肉之躯托起笨重的汽车,救出婴儿;占旭刚超常发挥,勇夺金牌;西部大开发的潜力;同学的飞速进步等等。一些佳作或自我鼓励,或激发斗志,或发人深思,使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作文的潜力。
2、选择体裁,充分表达自我。大多考生能根据自身能力合理选择文体。本次作文大多为议论和记叙文,也有少量的小小说,高言故事,书信等。有的以巧妙构思见长,有的以语言取胜。如;“潜力的挖掘需要勇气,没有勇气,柯受良飞跃黄河只是笑谈;潜力需要毅力,张健横渡渤海,穿越英吉利海峡便是明证。”“潜力像一捆炸药,压力能使之爆发;潜力像花,只有勤奋的阳光才能让它永开不败。”“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是因为放错了地方才有所谓的垃圾。”“阳光之所以灿烂,是因为它知道它应该奉献自己;月亮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懂得借助太阳的光来展示自己;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太多的挑战在等待。朋友,不要让妄自菲薄来淹没你的潜力,应该将自己精雕细琢,然后成器,把握自己的生命之舟。”较好的文题有:《亮出你自己》、《永远的财富》、《深藏的宝藏》、《生命有限,潜力无穷》、《扪心自问》、〈给下岗工人的一封信〉、〈努力才有潜力〉等。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认识肤浅,对题旨把握失当。总体而言,离题的不多,偏题的却不少,中规中矩的很多,使人眼睛一亮的不多。有的虽明晓词义,但只是泛泛而谈潜力的意义,立意平庸;有的大谈自信,偏离了重心;有的则干脆“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另外对拟题的重视不够,有的简单地将话题作标题;有的自拟却多有不当,如:《上帝在世间是平等的》、《潜力也是把双刃剑》、《观察潜力》、《别让潜力成李白》、《博学需要求知》、《实践》。
2、材料缺少有效积累,语言表达问题不少。有的材料虽好,但常常雷同,有的引用不够准确,有的违背常理,有的张冠李戴,有的不分褒贬。如:柳宗元的侄儿方仲永;爱迪生发明电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李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毛泽东教导我们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叔叔教我挖掘做小偷的潜力等等,令人啼笑皆非。另外语病丛生,错别字连篇,令人遗憾。
三、教学建议
1、开卷有益,努力拓宽视野。一些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平泛,反映了考生知识面狭、看问题简单的问题。思想素质不高,应大力倡导多读书,多思考,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建议首先用好各册语文读本,并推荐美文时文,同时做适当的点评。
2、炼思想,注意积累,合理运用素材。平时不仅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还要注意思考,整理,归类;不仅要写在本子上,更应了然于心;不仅能按要求及时检索,还要合理裁剪。
3、因人施教,进行分层分项训练。客观地说,学生的写作不平是参差不齐的,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较少考虑这种差异性;事实上,对大家提出同样的期望是不现实的,若能根据他们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结合分项训练,不搞一刀切,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4、加强审题、拟题的训练。尤其要运用所给话题中的材料,结合提示语和话题来审题,树立“审题的过程就是确立中心的过程,拟题就是拟中心”的观念。
5 、要有固定的格式,紧扣中心。通过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自己最擅长的格式、文体。要让中心句在文中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特别是在材料之后的议论部分出现。
6、不写错别字,注意分段,注意书写规范,注意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