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
“左传”是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又名“春秋左氏传”,书写春秋列国兴亡的历史。“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系纯史注释“春秋”,全书的字数是其他两传的四倍以上,且有丰富史料、详述的经文(春秋本文)、背后的史事、故事。
公认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书成于鲁哀公27年(前468年)以后,司马迁(前145—190年)之间。但,对左丘明的事迹、生平不详,众说纷纭。
注释“左传”之书,具代表的是“春秋左传集解”,此书是晋代大将杜预完成。后世研究“左传”多从此着手。
“左传”——春秋解释,由孔子作,孔子七十而完成著春秋,也有史可考,共计三十卷。
内容概要:
郑国的家庭纠纷
春秋的文体简洁、笔法生动。
郑武公从申国娶叫武姜之妻,生二子,一个是后来的庄公,另一个叫公叔段。武姜生庄公时难产,取名叫“寤生”——胎脚先出,难产之意,且从此憎恨他,而偏爱公叔段,欲立太子。郑武公不从,不久逝世。庄公即为,武姜与庄公谈判,强求把“制”(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封给公叔段。不成,只好又按武姜之意把京城封给公叔段,从此,公叔段称“京城太守”。
大夫祭仲不以为然,谏庄公收回成命,曰:“京都外的城邑如超三百丈,对国有害无益。按古制,国都外城邑的长度不能超过国都三分之一,普通城邑只有五分之一,小城邑更少。京城时最大的,如今,大王听从太后的话,把王地封在京城危在将来也”。
“先生之话有理,但母后只要求,寡人怎能不从”?
“太后欲望无止境,大王若样样照办,有失国君之尊严。务必请太后放弃此念头,否则,恐难应付。以草为例,铲除萌芽才可无患,况大王之弟呼”!
“为非作歹之人终会灭亡,先生勿躁,静而观之”。
后来,公叔段煽动西、北部民众反庄公,并将此地据为己有。
大夫公子吕又谏:“要人民同侍两位国君,皆感左右为难,大王何办?如大王让位与弟,就请臣侍奉他,如大王没有让的打算,请快除祸根,不要使民无所适从,徒然给敌人制造机会”。
“先生严重了,寡人之看法,就让他去吧,总有一天他会自己招灾祸的”。
公叔段看无人干涉,索性将庄公共有之地也划为己有,越来越变本加厉。
子封(公子吕的字)实在看不惯又谏言:“该下手讨伐了,势力如此扩展,恐大费周章了”。
庄公只说:“一个多不行不义的人,无法获得民心,他不久就会自食其果的”。
此时的公叔段越发高涨,修城、屯物、整兵···,只待时机一到就可夺国了,太后也将会做内应。
庄公此时叹道:“事到如今···唉”,于是下令突袭京城,结果人民背叛公叔段,庄公深得民心,公叔段由鄢出奔到共国。
从上面的故事,可知“春秋”本章写“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始末。公叔段没尽当弟的义务,反将国君之兄庄公当敌人,反而欲称两君。孔子用此笔法,既有反公叔段,又有责庄公之意,这样曲折的文笔体现了“微言大义”的手法与“春秋笔法”。
晋赵盾弑灵公
晋灵公是刚愎自用的君主,许多作为有失国君风度。如,课重税修宫殿;在宫墙上弹丸行人;看行人惧他而避,反心快乐。
一次用日膳,因没煮熟的熊掌而杀厨,并将尸体让宫女拖到郊外抛尸。
大夫赵盾和士季就谏灵公,士季三谏灵公,灵公虽表不在犯,但毫无悔改;赵盾急了也谏,故其太直,灵公伺机欲杀之。灵公设宴欲害之,被赵盾的车右识破,从席上扶下赵盾。灵公又放狗扑咬二人,狗也被右侍提弥明打死。赵盾惊怒后喊道:“大王不知养士,纵狗伤人,狗必究是畜生,它能有什么用呢?”说着,逃掉了。
乙丑日,赵盾的一主人赵穿,在桃园这个地方,把灵公杀了。此时,赵盾在逃亡之中听到此事,从原路折回。后太守董孤在史书上写到“赵盾弑其君”并公布朝廷内,赵盾抗议辩解,但太史不肯取消这段记载。赵盾叹道:“唉!我的顾全大局,竟造成了人格污点”。
后来孔子评论说:“董孤是伟大史官,能如实记载。赵盾也是伟大的大夫,为守法律,不惜背上弑君之罪。但赵盾的做法叫人惋惜,假如他超过了界,就已与灵公断绝了君臣的名分,也不必付责任而蒙恶名了”。 (宣公二年)
问鼎
周王室所传的鼎,是王位的象征。周王室衰微时,楚王有意称霸中原,便问周鼎的尺寸大小,后世引申为:对高位或取而代之的心意时,便以“问鼎”名之。(宣公三年)
食指大动
郑公子宋有一奇并本能,当其食指大动时,表示即将尝到美味。后世引申为:美味而引起的欲生,称为“食指大动”。“食指”的原称。 (宣公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