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整部《史记》,以“愤”贯穿始末,无论写人记事,篇章安排,还是谈古论今,慷慨评说,都以心中之愤为核心。所谓“愤”,即作者所谓“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义愤越强烈,作品的思想性就越深刻,其可读性、影响力、感染力也就越强。作者“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语,见于《汉书·司马迁传》】,正是这种针对现实、“述往事,思来者”、尊重历史的态度,有感而发,《史记》向来被效忠封建统治的人说成是“谤书”,其实,《史记》的真实性也恰在于此。“发愤著书”是一大传统,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个人对国家民族负责任精神的最终表现,也是不受人左右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后一件事情。“愤”或许是一种原动力,唐代韩愈也强调“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这种“愤”,如司马迁及其所举圣人贤达,又如宋代大诗人陆游所举苏武、李陵、陶渊明、谢灵运、杜甫、李白、林逋、魏野王、梅尧臣、石延年、苏舜钦、黄庭坚【《澹斋居士诗序》】等等,在于忧国忧民,“存亡国,继绝世”;斤斤于自我者,只能是“其鸣也,哀”。阅读《史记》,将“愤”贯穿于阅读的始末,或许会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古文观止》以改动标题方式节选《史记》十四篇,【《报任少安书》选自班固《汉书·司马迁》】主要集中于司马迁直书胸臆的评论,直接反映司马迁的高超文笔,可读性极强。熟读这些短文,可以概括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更能够帮助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武帝本纪赞》选自首篇末段司马迁评语,是司马迁以“太史公”名义对该篇内容的评论,反映作者尊重历史、甄别史料和传说、求实负责的慎重态度。
《项羽本纪赞》选自《项羽本纪第七》末段司马迁评语,高度概括了项羽一生的功过得失,指出其最终失败的原因。本篇是《史记》极为著名的篇章之一,它以人物为中心,以其一生行踪为线索,广阔而深入地展开秦汉之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以人物对话和历史背景自然而然地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及其典型性格。
《秦楚之际月表》选自《秦楚之际月表第四》篇首司马迁序言,论述秦亡汉兴的必然,以感叹和反问结尾,增加了文章的强烈情感。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选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篇首司马迁序言,揭示汉代百余诸侯子孙骄奢忘本,犯法败家亡国,所剩不过五侯,成为必然。
《孔子世家赞》选自《孔子世家第十七》末段司马迁评语,以亲身到孔子老家所见所闻,盛赞孔子,表达敬仰之情。
《外戚世家序》选自《外戚世家第十九》首段司马迁评语,历数夏、商、周三代以来后妃影响国家治乱,得失自现。作者一反常态,闪烁其词,归结为命运难言。从汉惠帝开始,朝廷后妃、外戚专权,祸害连年,作者似有苦衷。
《伯夷列传》选自《伯夷列传第一》全文,文章以抒情议论为主,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和善人、恶人际遇相左,抒发心中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对所谓天道表示怀疑。
《管晏列传》选自《管晏列传第二》全文,是管仲、晏婴【均为春秋时齐国著名大夫,管仲辅佐齐桓公,其著作战国人编辑为《管子》;晏婴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其言行战国人编辑成《晏子春秋》】两人的合传,【二人或多人一传,也始自司马迁】因为他俩世人知晓,其书“世多有之”,所以仅“论其轶事”。作者遭李凌之祸,故友世交不发一言,借题发挥,赞颂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晏婴推荐越石父,表达自己的爱憎。
《屈原列传》节选自《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为最著名篇章之一。屈原的事迹家喻户晓,延续千百年的传统中秋节即因纪念屈原而起,其主要著作保存于刘向编辑的《楚辞》中。作者饱含深情,与笔下人物强烈共鸣:“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正气浩然,刚直不阿,耗尽全部智慧,尽忠尽职为他的君王做事】既是称道屈原,也是自我表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实可靠,反遭怀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既是屈原的遭遇,也是自己的遭遇。文章夹叙夹议,重在抒发心中不平,反复慨叹。末段借屈原、贾谊及其作品“同生死,轻去就”,【等同生与死,看轻去与留:视死如归,等于再生;在位不自喜,革职不自卑】表达自己同样的人生态度,以“又爽然自失矣”【又茫然不知所措了】引发读者思索,回味。
《酷吏列传序》选自《酷吏列传第六十二》首段,下文列举酷吏十人及其得失,“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选段在全篇的作用是统领全文。作者两次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主张施行仁政【老子的思想是文景时期的主导思想,孔子的思想是当朝的主导思想】,反对暴政,主张仁政,反对暴戾,主张仁爱,而以汉代仁政“黎民艾安”的成果结尾,增强了说服力。
《游侠列传序》选自《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夹叙夹议的前半部分,作者寄予极大的同情和赞赏,赞颂那些被上层王公士大夫所不齿“闲荡”于社会的人,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说话一定守信用,采取行动一定坚决果断,一经承诺,必定兑现,绝不贪生怕死,为别人的危机困难而奔走。“厄困”与下文的“缓急”表达的意思相同】,所以专门为他们作传【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列举了相同的理由】。在当时,将他们写进史书,树碑立传,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滑稽列传》选自《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前半部分司马迁的评语和齐国大夫淳于髡的传【“髡”念kun,第一声,(昆),淳于,复姓;“滑”念gu,第三声,(骨);“滑稽”: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我行我素,内心深沉而表现轻松,不与官场合污,不与世俗同流】。所选三件事,集中表现出淳于髡口齿伶俐,以独特方式成功劝诫齐威王,严肃隐含于轻松之中,写得生动活泼。
《货殖列传序》选自《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的论述【货殖:居积财货,升值盈利,即商务贸易】,作者以卓越的经济思想阐述贸易的重要性:“民所衣食之源”。本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太史公自序》选自《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第二部分,形式上是借作者与汉代天文学家壶遂的对话,内容则是司马迁的经历和作《史记》的缘由宗旨【即《报任安书》中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自序》是整部《史记》的纲领,包括作者家世、自己经历、篇章要旨三大部分,参照《报任安书》,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及其作品。《古文观止》所收选段重点阐述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春秋》要义,二是发愤著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就说《春秋》吧,大到阐明夏商周三代明君治国之道,小到辨明社会人生行事准则,解惑答疑,明辨是非,确定犹豫不决的事情,称赞善良,谴责邪恶,尊敬贤人,鄙视不肖,拯救灭亡的国度,延续断绝的世系,消除各种弊端,振兴已荒废的事业,这就是王道仁政的伟大之处】;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以及整部《诗经》,这些圣人贤达无一不是身处逆境,发愤著述,所以,也比照《春秋》,起自黄帝,止于武帝获麟,写成《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