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左传 >> 正文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
——人才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①,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2)。伍 举娶于王子牟③。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 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④,而 言复故⑤。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6),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本与 之语(7),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 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妃押皮革(8),自楚往也。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9)?”对曰:“虽有,而用楚材 实多。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0。赏僭,则惧及淫 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11)。’ 无善人之谓也。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2)。’惧失 善也。《商颂》有之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 厥福(13)。’此汤所以获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14),恤民不 倦(15)。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16),此 以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17),不举则彻乐(18),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兴夜寐(19),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礼之大节也。有 礼,无败。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20),以害 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21)。子丁之乱,析公奔晋(22)。晋人置 诸戎车之殿(23),以为谋主。绕角之役(24),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 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25),以夜军之(26),楚帅必遁。’晋人从 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27),获其君(28),败申、息之师于桑 隧(29),获申丽而还(30)。郑于是不敢南面(31)。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32),君与大夫不善是也(33),雍子奔晋。晋人与之 蓄(34),以为谋主。彭城之役(35),晋楚遇于靡角之谷(36),晋将遁矣,雍 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阅兵搜乘, 秣马蓐食,师陈焚次(37),明日将战。’行归者而逸楚囚(38),楚师宵溃。 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39)。楚失东夷(40),子辛死之(41)”,则雍子 之为也。子反与子灵争夏姬(42),而雍害其事(43),子灵奔晋。晋人与 之邢(44),以为谋主,捍御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车、 射御、驱侵,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焉(45)。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 入州来(46),楚罢于奔命(47),至今为患,则子灵之为也。若敖之乱(48), 伯贲之子贲皇奔晋(49)。晋人与之苗(50),以为谋主。鄢陵之役,楚晨 压晋军而陈,晋将遁矣,苗贲皇曰:‘楚师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 已。若塞井夷灶,成陈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51),中行、二 必克二穆(52),吾乃四萃于其王族(53),必大败之。’晋人从之,楚师大 败,王夷师僭(54),子反死之。郑叛、吴兴,楚失诸侯,则苗贲皇之 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声子曰:“今又有甚于此者。椒举 娶于申公子牟(55),子牟得戾而亡(56),君大夫谓椒举(57):‘女实遣之。’ 惧而奔郑,引 南望曰:‘庶几赦余!’亦弗图也。今在晋矣,晋 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58)。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子木惧,言 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声子使椒 逆之(59)。 

 【注释】 
    ①伍参:伍奢的祖父,伍子胥的曾祖父。子朝:公子朝,蔡文公的儿子, 为蔡国太师。②伍举:伍奢的父亲。声子:子朝的儿子。③王子牟: 楚国公子,又称申公子牟。(4)班:铺垫。⑤复故:返回楚国的事。 (6)向戌,宋国大夫,又称左师。平:讲和。(7)子木:屈建,楚国令尹。” (8)杞、梓:楚国出产的两种优质木材。(9)族姻:同族子弟和有婚姻 关系的人。(10)僭(jiàn)::越,过分。滥:过度,无节制。(11)这两句 诗出自《诗·大雅.瞻印》。殄瘁:艰危,困窘。(12)《夏书》已失传。这 两句话见于《古文尚书·大禹漠》。不经:不守常法的人。(13)这四句诗出 自《诗·商颂·殷武》。怠:懈怠。皇:今《诗经》作“逞”,意思是闲暇,指 偷闲。封:大。(14)劝:乐,喜欢。(15)恤民:忧民。(16)饫(yù)赐: 饱餐之后把多余的酒菜赐给臣下。(17)不举:不举行盛宴。(18)彻:同 “撤”。彻乐:撤去音乐。(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20)谋主:主要谋 士。(21)不能:不能任用贤人。(22)子丁:楚国大臣斗克的字。析公:楚 国大臣。(23)戎车:指国君的战车。殿:后。(24)绕角:蔡国地名,在 今河南鲁山县东。(25)钧声:相同的声音。(26)军:进攻。(27)沈:诸 侯国名,在今安徽临泉县北。(28)君:指沈国国君沈子揖初。(29)桑隧: 地名,在今河南确山县东。(30)申丽:楚国大夫。(31)不敢南面:不敢 向南亲附楚国。(32)雍子:楚国大臣。谮:中伤,诬陷。(33)不 善是:不喜欢这个人。(34)蓄(xù):晋国邑名,在今河南温县附近。 (35)彭城:在今江苏徐州(36)靡角之谷:宋国地名,在彭城附近。(37) 陈:列阵。次:营帐。(38)归者:指应放还的老幼孤疾。逸:释放。 (39)鱼石:逃到楚国的宋国大臣。(40)东夷:亲楚国的东方小国。(41)子 辛:楚国令尹公于工大,被楚共王杀掉。(42)子灵:楚国宗族。夏姬:郑 穆公的女儿,陈国大大御叔的妻子。(43)雍害:阻碍,破坏。(44)邢:晋 国邑名,在今河南温县东北。(45)行人:外交使节。(46)巢:楚国的属国,在今安徽巢县东北。驾:楚国邑名,在今安徽无为境内。棘:楚国邑名, 在今河南永城南。州来:楚国邑名,在今安徽△台。(47)罢:同“疲”。 (49)若敖:指楚国令尹子文的氏族。(49)伯贲:楚国令尹斗椒的字。 (50)苗:晋国邑名,在今河南济源西。(51)栾、范:指栾书、士燮统率的中 军。易行:指简易行阵,以诱惑楚军。(52)中行:指晋国上军佐。二 郎:指晋国上军统帅 琦和新军佐 至。二穆:指楚国左军统帅子重和右军 统帅子辛,两人都是楚穆王的后代。(53)四萃:从四面集中攻击。 (54)夷:受伤。僭(jiān):火熄灭,这里比喻军队溃败。(55)椒举:伍举。 (56)戾(lì):罪。(57)君大夫:国君和大夫。(58)叔向:晋国上大夫。 比叔向:使他的爵禄可与叔向相比。(59)椒 :伍举的儿子,伍奢的弟弟。 逆:迎。 

【译文】 
    当初,楚国的伍参与蔡国太师子朝相友好,伍参的儿子伍举 也与子朝的儿子声子相友善。伍举娶了王子牟的女儿做妻子,王子牟 当申邑长官后获罪逃亡。楚国人说:“伍举一定护送过他。”伍 举逃亡到了郑国,打算再逃亡到晋国。声子要到晋国去,他在郑 国都城的郊外碰到了伍举,两个人把荆铺在地上坐著一起吃东 西,谈到了伍举回楚国的事。声子说:“您走吧,我一定要让您回 楚国。” 
   到了宋国的向戌来调解晋国和楚国的关系时,声子到晋国去 当使节,回国时到了楚国。楚国令尹子木同声子谈话,问起晋国 的事,并且还问:“晋国的大夫和楚国大夫比谁更贤明些?”声子 回答说:“晋国的卿比不上楚国,但是它的大夫却很贤明,都是做 卿的人才。正像杞木、梓木和皮革,全是从楚国去的。虽然楚国 有人才,实№上却是晋国在使用他们。”子木说:“难道晋国没有 同族和姻亲当大夫吗?”声子回答说:“虽然有,但是使用楚国的 人才的确很多。我听说过: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赏赐不过分,刑 罚不滥用。赏赐太过分,就怕赏赐到坏人头上;滥用刑罚,则怕 惩罚到了好人。如果不幸越过了限度,也宁愿赏赐过头,而不要 滥用刑罚;与其失去了好人,还不如有利于坏人。没有好人,国 家就会跟著遭殃。《诗·大雅.瞻印》中说:‘贤能的人没有了,国 家就将遭受危难。’这话说的就是国家没有好人。所以《夏书》上 说:‘与其杀害无辜的人,宁可放过犯罪的人。’这是担心失去了 好人。《诗·商颂·殷武》中说:‘不要过分不滥用,不可懈怠偷 闲懒,上天命令我下国,大力建树福和禄。’《就是商汤获得上天 赐福的原因。古代治理百姓的人,喜欢赏赐而惧怕刑罚,为百姓 忧心而不知疲倦。赏赐在春天和夏天进行,刑罚在秋天和冬天进 行。因此,在将要行赏时要为它加餐,加餐后把多余的酒菜赐给奔命 臣下,从这里可以知道他喜欢赏赐。将要用刑时则要减餐,减餐 时要撤去进餐时的音乐,从这里可以知道他惧怕用刑。早起晚睡, 早晚亲自上朝处理政事,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为百姓忧心。喜欢 赏赐、惧怕刑罚、为百姓分忧这三件事,是礼丁的大节。有了礼 丁就不会失败。现在楚国经常滥用刑罚,楚国大夫逃亡到四周的 国家,成了那些国家的主要谋士,危害楚国,无法挽救和医治,这 就是说楚国不能任用贤人。子丁的叛乱,使析公逃到了晋国。晋 国人把他安排在国君的战车后面,让他做主谋。绕角战役,晋国 准备逃跑,析公却说:‘楚军心里轻浮急躁,容易被动摇。如果多 处同时发出击鼓声,趁夜色发动进攻,楚军一定会逃走。’晋国人 听从了析公的话,楚军在夜里败逃了。晋国接著侵袭蔡国,偷袭 沈国,俘获了沈国国君,在桑隧击败了申、息两地的楚军,抓住了为 了楚国大夫申丽后回国。郑国从此不敢向南亲近楚国。楚国失去 了中原诸侯的亲附,这全是析公的主意。雍子的父亲和哥哥诬陷 雍子,国君和大夫也不喜欢雍子,雍子就逃亡到了晋国。晋国人 把畜邑封给他,让他当主谋。彭城一仗,晋军和楚军在靡角之谷 遭遇,晋军准备逃走,雍子却向军队发布命令说:‘把年老的和年 轻的人放回去,孤儿和有病的人回去,一家有两人参战的回去 一个。精选兵士,检阅兵车,喂饱战马,饱餐一顿,摆开阵势,烧 掉营帐,明天决战。’晋军让该回家的人走了,放走了楚军战俘, 结果楚军夜里溃败了。晋军降服了彭城,把它还给了宋国,带著 俘获的鱼石回国。楚国失去了东方诸国的亲附,子辛也为此被杀, 这都是雍子干出来的。子反和子灵争夺夏姬,子反破坏了子灵的 婚事,子灵逃到了晋国。晋国人把邢邑封给他,让他当主谋,抵 御北狄,使吴国和晋国通好,教吴国背叛楚国,教吴国人乘战车、 射箭、驾车、驱车进攻,派他的儿子狐庸担任吴国的使者。吴国 便在这时攻打巢地,夺取驾地,攻克棘地,侵入州来,楚国疲于 奔命,到现在吴国还是楚国的祸患,这都是子灵干出来的。若敖 氏叛乱,伯贲的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晋国人把苗地封给他,让 他当主谋。鄢陵之战,楚军早晨逼近晋军并摆出阵势,晋军打算 逃走,苗贲皇说:‘楚军的精锐部队只是中军的王室亲兵。如果填 井平灶,摆开阵势抵抗他们,栾书、士燮两军减缩行阵以引诱楚 军,l 部B 琦和 至一定能战胜子重和子辛,我们再集中兵力 从四面进攻他们的亲兵,必定会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国人听从了 苗贲皇的话,楚军大败,楚王受伤,军队溃散,子反自杀。郑国 叛离,吴国兴起,楚国失去了诸侯的亲附,这都是苗贲皇干出来 的。”子木说:“这些都说对了。”声子说:“现在还有比这些更厉 害的。伍举娶了申公王子牟的女儿做妻子,子牟获罪而逃亡,国 君和大夫们对伍举说:‘确实是你让他走的。’伍举因为害怕逃到 了郑国,他伸长脖子望著南面说:‘但愿能赦免我!’但是楚国并 不考虑。现在伍举在晋国,晋国人准备封给他县邑。使他的爵禄 可以和叔向相比。如果他来策划危害楚国,难道不会成为祸患吗?” 子木感到害怕,对楚王说了,楚王增加了伍举的爵禄并让他回到 楚国。声子让椒 去迎接伍举。 

【读解】 
    自己的人才没有为自己效劳,却被敌手利用来挖自己的墙角, 危害自己,的确发人深省。这一篇专论“我材他用”的文字,显,得十分独特,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索。 
   人才出逃的根本原因,在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作为一国之君,不能正确运用赏罚手段,不讲公平的原则,自 然会造成自己内部的分化。这一重大责任要由自己来承担,可以 叫做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尝,怪不到别人。 
   当然,实№当中也可能出现敌手寻机主动来挖人才的情形,或 者用利诱的手段,或者用离间的阴谋,比如现代间谍战中常见的 双重乃至多重间谍。 
   不管是哪种情形,我们都可以看出人才在竞争中的重要价值 和决定性作用。德国人奥本海姆出逃美国,使美国人造出了原子 弹,从而掌握了在二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张王牌。类似的事 例还可以举出很多。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和科技竞争之 中,一个优秀人才往往可以使局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掌握和 使用人才的一方占 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因此,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在 古代,还是在现代,得人才者,得天下。 
   话说回来,自己的人才在严绘无情的竞争中被敌人利用,所 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自己人最了解自己家的事,自己的长 处、短处,自己的家底,自己的致命之处,全被了若指掌。这样, 就应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古老的致胜原则。 
   敌手自己做不到的事,由自己人帮助他们做到了;敌人无法 掌握的情况,轻而易举地被掌握了。处于这样的境地,哪有不败 的道理?人们常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人被他人、敌 手利用,不也是一种从内部攻破堡垒的方式吗? 
   不懂得珍惜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统治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愚 蠢的统治者。如果不仅不懂得珍惜和使用人才,反而设置各种  碍和网罗加害于人才,这样的统治者便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是 自己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历史上的这类悲剧不少,而在实№中人们又一再犯这样的错误,的确让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原因。是嫉贤 妒能的心理在作祟?是惧怕能人对自己构成威胁?是看不出人的 才能所在?是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信条?是误信了奸 佞小人的谗言?还是根本就不把国家、百姓的兴旺发达放在心上, 只图个人的安乐淫逸? 
  愚蠢倒也罢了。国君愚蠢,而握有实权的臣子们不愚蠢,也 可以混下去。并非愚蠢,而是误中他人圈套,还可以谅解和补救。 既不愚蠢,也不是上当受骗,而是玩弄权术,专横暴虐,有意陷 害,这就是违背天意的自己作孽,活该遭受厄运。 
   能够充分利用敌手的人才,来打击敌手的要害部位,瓦解敌 手的士气和阵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可以算是天赐的福份,也 是聪明智慧的表现。这当中有机遇问题,也有敌手的愚蠢、过失。 残暴而白白送上门来的时候,但是,最主要的是自己行得正,走 得端,具有宽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和德行,站在道义和真理一 边,人才才可能前来归附。如果与对手同样愚蠢、专横、暴虐,谁 会来归附?得道多助,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强大吸引力,应当是 人才前来归附的根本条件。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凰总把高枝占。谁都不会效命 于无德无才、贪婪自私的主子。除了吸引力之外,还要懂得珍惜 和使用人才。优厚的礼遇必不可少,只讲道义不讲实惠肯定也是 不行的。委以重任的信任,更能使被使用者心里踏实。既然要用, 就放心大胆地用;如果心存疑虑,不如不用。古人说,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人成功了,事情也就成功 了一半。 
  人才难得,优秀的人才更难得。自己的人才不要轻易放走,对 手送上门来的人才一定要牢牢抓住。成功的统治者总是这样做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左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蔡声子论晋用楚村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1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
    《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感染力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由课文看古人的劝谏艺术(《左传》|烛…
    抓住关键  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
    13 烛之武退秦师
    以人为本,导引人生 ———《烛之武退…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读《左传》笔记--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大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 传》是与鲁国《春秋》相配合的史…
    对《左传》认识
    殽之战 《左传》
    《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文学性的剪…
    古汉语词义辨析举例
    古典文学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人物性格分析
    读《左传》之季札观乐
    关于《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注解(…
    季札观乐
    读李白《静夜思》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左传》作者是谁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
    郑庄小霸
    《陋室铭》与《爱莲说》
    司马迁与《史记》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墨子》为墨家经典著作
    左传简介
    《孟子》基本上是对话体
    《孙子》一书虽非文学作品
    《论语》20篇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
    《左氏春秋》,或称《春秋古文》
    《左传》的人物形象刻画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
    《国语》《战国策》
    齐桓公伐楚
    《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指的是《左…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
    宋及楚平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多行…
    晋公子重耳之亡
    烛之武退秦师
    儒家与六艺
    《左传》——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
    《公羊传》、《谷梁传》、《礼记》
    伯州犁问囚
    传世巨著:史记
    子产论为政宽猛
    楚国白公之乱
    伍员奔吴
    子产不毁乡校
    关于《左传》的人物
    楚归晋知罃
    春秋左传启发国际关系新思考
    晋楚城濮之战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曹刿论战
    石碏大义灭亲
    展喜犒齐师
    宫之奇谏假道
    祁奚举贤
    《左传》内容简介
    黄帝在取得中央天帝的位置以前
    子产坏晋馆垣
    晏婴叔向论 晋季世
    《左传》百年完璧成一书
    温家宝引用《左传》勉励崔世安“慎始…
    晋国骊姬之乱
    晋楚鄢陵之站
    《左传》两篇
    齐晋鞌之战
    《离骚》是一篇自叙性抒情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世人
    羿或称夷羿(《左传》、《天问》),…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试论《左传》是事义兼传的儒学化史籍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不仅是古文献的《左传》
    《左传》是根据《鲁春秋》编成的
    《左传》记事考
    《左传》之作者
    蹇叔哭师
    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国学论文
    《左传》对社会组织机制的文化反思
    《左传》的作者
    《左传》疑义新证
    古伟瀛:顾炎武对《春秋》及《左传》…
    《左传》之作者
    吕相绝秦
    《左传》作者为左丘明辨
    左传简介
    《周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
    春秋左传后序
    《左传》相传也是春秋时左丘明作
    左传简介
    源于<左传>的成语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
    重温经典 娓娓重道《左传》故事
    《左传》和《战国策》都反应了一定的…
    左传的技巧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春秋左传
    《左传》的《崔杼弑其君》
    晋灵公不君
    《左传》艺术的“微雕”——谈《秦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