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左传 >> 正文

 

司马迁与《史记》

   史学大家,不朽之作:司马迁与《史记》

                               《古文观止》推介(五)

乔治

   《史记》作者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复姓司马,名迁,字子长,生于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夏阳龙门人【今陕西韩城县南】,出生于世代史家,先祖是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以论先秦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要义宗旨闻名,崇尚道家—这是“文景之治”的时代特征,认为道家思想是“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小到风俗习惯的形成,大到国家治理,随便用到那个方面都是适宜的;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国家图书、天文历法、朝廷文书及大事记等】,对司马迁的一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受父亲教诲熏陶,司马迁自幼好学,遍及群书,弱冠初戴【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加冠,因体格未壮,所以叫弱冠】,便开始游历全国,采集风俗传说,考察历史遗迹:到过长江中下游的今天山东、河南一带,在庐山、会稽考察“禹疏三江”遗迹;在汨罗江凭吊屈原,在曲阜观孔子“庙堂车服礼器”,在丰沛考察刘邦起兵处等等;三十五岁时受武帝之命,到过今天四川西部、云南保山、腾冲一带安抚西南夷;后又随汉武帝巡猎封禅,足迹遍及全国【“余尝西至崆峒(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县西),北过涿鹿(涿鹿山,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丰富的阅历为撰写《史记》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子承父业,继任太史令,饱览国家图书馆图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42岁时着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时47岁,为将军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解【李陵,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74年;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秋率五千人深入千余里,被匈奴八万人围困,死伤过半,杀敌万余,散兵四百返还,李陵投降,做了匈奴首领单于的女婿,《史记》、《汉书》均有传;《古文观止》选有李陵的《答苏武书》,可以参照】,认为李陵投降,出于无奈,必将寻机报效朝廷,恰逢武帝询问,司马迁直言上告。武帝大怒,借机以此惩戒其他将军,司马迁于是获罪入狱三年,受宫刑【又叫腐性,即阉割,在当时是一种人格死刑,比肉体死刑更难以接受:“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利欲熏心图财而招致的灾难最惨烈,内心受害以致心死最让人悲痛,辱没父兄祖先的言行最丑陋,遭受生不如死的宫刑最遭人唾弃),《古文观止》所选《报任安书》即为血泪控诉】。出狱后改任中书令【在皇帝身边掌管文书,大致相当于秘书】,生不如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因而在“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足,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感召鼓舞下【古时文王被拘禁在羑(you,由)里而演绎《周易》,孔子被困在陈、蔡两地而著《春秋》,屈原被流放而抒发《离骚》,左丘明失明才有了《国语》,孙子遭剜去膝盖而写定《兵法》,吕不韦贬谪蜀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逃亡秦国而著《说难》、《孤愤》,包括《诗经》三百篇,大概都是心存大志者激情抒发心中愤慨的作为吧!】,发愤著书,约在五十五岁时完稿【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3年,《报任安书》写于此时;自此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司马迁的任何记载】,历时十二年。此外,《汉书·艺文志》记载还有8篇赋,今天仅存《悲士不遇赋》。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还倡议并主持制定了著名的《太初历》,即今天仍在使用的夏历;除了在“纪”、“表”、“传”中涉及的天文资料及阐述外,《史记》还有《历书》和《天官书》两篇关于天文学的专论,开创了史书记述天文的先例,形成传统。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始称《史记》,《隋书·经籍志》建立“史部”图书,《史记》排列第一,“史记”的名称从此确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体裁上开历史先河,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历史学家大多采用这种写法。作者以人物为中心,按年代展开事件,以“记”、“表”、“书”、“世家”、“传”五种体裁记述,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就把《史记》的这种编排体例叫做“纪传体”。

   魏、蜀、吴三国的动荡时期结束后,汉定天下,经“文景之治”的修生养息,至汉武帝,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学术由“争鸣”走向“综合”;汉惠帝时已设立乐府令,武帝时设立专门机构乐府,收集全国各地大量民歌民谣【今天见到的汉乐府诗多出于此时】,修改配乐,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传,形成空前兴盛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与盛唐时期合称为“汉唐文明”。在《史记》之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编年史的《春秋》、《左传》,国别体记言叙事的《国语》、《战国策》,记载自黄帝至春秋各国诸侯大夫等的姓氏、世系、居所、制作等的《世本》【《史记》中的“赞”、“传”多次提到此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记载《世本》十五篇;此书于宋代亡佚,清代有摘自各种书籍的辑本】,以文告形式的《尚书》,卜筮形式的《易经》,专著形式反映典制的《周礼》、《仪礼》、《礼记》,以及诸子百家的著述等等,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先秦文学的兴起,诸子百家散文的传颂【屈原的《离骚》虽是韵文,但文学水平极高,影响巨大;汉代刘向以屈原作品为主,收录战国时诗人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本人的十六篇作品,命名为《楚辞》】,汉初以贾谊、司马相如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才华横溢,激情荡漾,辞藻华丽,形成赋的新型文学体裁【像后来命名唐诗、宋词一样,这种文章被命名为“汉赋”】,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文学样式,使汉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司马迁吸取前人成果,以自己的才华和阅历撰写的《史记》,代表着汉代散文及后来历史散文的最高水平。

   《史记》一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余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内容极为丰富。全书共分为“本纪”十二篇,记述历代帝王事迹;“表”八篇,将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名臣的事例按顺序概括记入表格;“书”十篇,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世家”三十篇,记述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及汉代所封诸侯的历史;“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记述自殷商伯夷以来历代各方面杰出人物的事迹,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在《史记》中,作者还一反先秦常态,直接以“太史公”的名义对人物事件直接发表意见,阐发感受,直书胸臆,融入极为深沉而强烈的主观情感;正因为如此,一代文豪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撰写《史记》,立意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研究自然与国家、社会、人生的关系,疏通国家、社会、人生古今演变的规律,形成有别于他人的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继承《左传》的传统,“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以尊重客观史实的传统史家态度,秉笔直书,毫不掩饰,“俟后世圣人君子”,优劣得失,任人评说。《史记》的人物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政治家、大学者,也有刺客游侠、倡优卜筮;既有王公贵胄,也有起义农民;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凡历史所及,无所不写。综合先秦以来描写人物所长,加上作者高超的文学描写手法,善于以角色自己的语言刻人物,因而《史记》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所述事件委婉曲折,详略取舍十分得体,就连后来的大学者班固也说《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善于详略取舍、清楚明白叙述事件,文辞雄辩又非华而不实,文风朴实又不落俗套;这种文风评价,也来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观点】;因此,《史记》不仅是不朽的历史巨著,更是不朽的文学巨著,为后来历代学者自觉的必读书。

    《史记》不仅在史学、文学等方面代表着汉代的最高水平,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史学、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极其巨大的影响:“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宋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郑樵(1103—1162)语,生于北宋徽宗二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名著《通志》二百卷,直承《史记》】。《史记》之后,班固著《汉书》,完全承袭《史记》,后来史书,无不受其影响。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则视《史记》为文章典范。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更深得《史记》神韵,其《五代史伶官传序》酷似《史记·伯夷列传》。不光是他们,代表唐宋散文最高水平的“唐宋八大家”,无一例外。即使是明清小说、戏剧,也能见到《史记》的影子:《史记》的人物传记、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绘声绘色,以人物言行表现性格,避免冗长繁叙等等手法,都为小说家吸取;广为流传的戏剧《窃符救赵》、《楚汉春秋》、《琴心记》等,更是直接取材于《史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左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司马迁与《史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1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
    《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感染力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由课文看古人的劝谏艺术(《左传》|烛…
    抓住关键  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
    13 烛之武退秦师
    以人为本,导引人生 ———《烛之武退…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读《左传》笔记--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大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 传》是与鲁国《春秋》相配合的史…
    对《左传》认识
    殽之战 《左传》
    《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文学性的剪…
    古汉语词义辨析举例
    古典文学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人物性格分析
    读《左传》之季札观乐
    关于《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注解(…
    子产论为政宽猛
    儒家与六艺
    季札观乐
    《左传》作者是谁
    传世巨著:史记
    郑庄小霸
    《陋室铭》与《爱莲说》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孟子》基本上是对话体
    左传简介
    《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
    《孙子》一书虽非文学作品
    《论语》20篇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
    《左氏春秋》,或称《春秋古文》
    《左传》的人物形象刻画
    《墨子》为墨家经典著作
    《公羊传》、《谷梁传》、《礼记》
    晋公子重耳之亡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指的是《左…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
    吕相绝秦
    齐桓公伐楚
    烛之武退秦师
    宋及楚平
    《国语》《战国策》
    《左传》——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多行…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
    伯州犁问囚
    读李白《静夜思》
    楚国白公之乱
    伍员奔吴
    子产不毁乡校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
    关于《左传》的人物
    楚归晋知罃
    春秋左传启发国际关系新思考
    晋楚城濮之战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曹刿论战
    石碏大义灭亲
    展喜犒齐师
    宫之奇谏假道
    祁奚举贤
    《左传》内容简介
    黄帝在取得中央天帝的位置以前
    子产坏晋馆垣
    晏婴叔向论 晋季世
    《左传》百年完璧成一书
    温家宝引用《左传》勉励崔世安“慎始…
    晋国骊姬之乱
    晋楚鄢陵之站
    《左传》两篇
    齐晋鞌之战
    《离骚》是一篇自叙性抒情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世人
    羿或称夷羿(《左传》、《天问》),…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试论《左传》是事义兼传的儒学化史籍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不仅是古文献的《左传》
    《左传》是根据《鲁春秋》编成的
    《左传》记事考
    《左传》之作者
    蹇叔哭师
    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国学论文
    《左传》对社会组织机制的文化反思
    《左传》的作者
    《左传》疑义新证
    古伟瀛:顾炎武对《春秋》及《左传》…
    《左传》之作者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左传》作者为左丘明辨
    左传简介
    《周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
    春秋左传后序
    《左传》相传也是春秋时左丘明作
    左传简介
    源于<左传>的成语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
    重温经典 娓娓重道《左传》故事
    《左传》和《战国策》都反应了一定的…
    左传的技巧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春秋左传
    《左传》的《崔杼弑其君》
    晋灵公不君
    《左传》艺术的“微雕”——谈《秦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