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左传 >> 正文

 

《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史。有人认为这个左

丘明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

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其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

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

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本书从《左传》中选出三百多个精彩的历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平实语方娓娓道来,传达出古代先人的智慧、勇气、精神与风采,引领青少年读者感受那已经远去了的文明留给今人的无尽的财富、自豪与尊严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史。有人认为这个丘明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其记事年代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

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书中虽仍有

不少讲天道鬼神的地方,但其重要性却已在“民”之下。如桓公六年文引季梁语:“夫

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文引史嚚语:“国将兴,

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此类议论,都是作者所赞同的。诸子散文(尤其《孟子》)

也有类似的议论,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但应该看到,所谓“民本”思想是有具体背景的。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民”

作为财赋和士兵的来源,其人口众寡直接关系到国力的盛衰。而当时北方诸国,仍处于

地广人稀的状态;国与国之间,也不存在封锁的疆界,“民”可以自由迁徙。故争取民

众,甚至比占领土地更为首要。《孟子》记载,梁惠王对“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很感焦急,便是此意。说到底,这还是从统治者的利益来考虑的。作者所信奉

的准则始终贯穿于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述,可谓褒贬分明。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

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

家。总体上说,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

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

想。

但是,试图用简截鲜明的道德观念评价复杂的历史,难免要遇到麻烦。最明显的,

对于各国间频繁的战争,作者总是要首先辨明双方在道义上的曲直是非,并将此同胜负

结果直接联系起来,企图说明正义之师必胜的道理。然而事实上,当时的战争多是因各

国间争夺土地与人口而发生的,如果一定要以简单的儒家道德标准衡量,只能如孟子所

说“春秋无义战”;且一场具体战争的胜负,也很难归结于道义上的原因。

因而作者勉强作出的评述,常显得迂腐可笑。如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诱敌深入,

助长敌方的骄傲懈惰之气,故意“退避三舍”,这本是一项巧计;书中却指责楚军统帅

子玉步步进逼作为国君的晋文公,是“君退臣犯,曲在彼矣”,故不能不失败。这不但

毫无道理,亦不能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情况。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

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

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

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

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

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

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所记外文辞令也很精彩。这一类文字照理应该有原始的官方记录作为依据,

但必然也经过作者的重新处理,才能显得如此精炼、严密而有力。与《尚书》乃至《国

语》所记言辞相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例子,要数“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整

篇说辞不到二百字,却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遏的处境,剖析在秦、晋、

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于是轻而易举

地瓦解了秦晋两大国的联盟,挽救了已经必亡无疑的郑国,至今读来,仍是无懈可击。

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从文学上看,《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

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

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显著的文学因素。

一般说来,史籍记载中,愈是细致生动的情节,其可信程度愈低。因为这一类细节,

作为历史材料的价值不大,在发生的当时或稍后,也不大可能被如实地记载下来。尤其

所谓“床笫之私”、“密室之谋”,更不可能是实录。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左传》作

者所依据的材料,虽主要出于史官记录,但也有不少原来就是社会上以各种方式流传着

的历史故事,其中已经包含了若干虚拟的成分;在完成这部著作的过程中,作者又根据

自己对历史的悬想、揣摩,添加了不少内容。当然,这种虚拟和揣摩,不同于小说、戏

剧的虚构,它是完全依附于历史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历史,并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念。

但不能够说,这里就没有追求一种“故事趣味”以满足作者自身和读者的搜奇心理的潜

在意识。

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

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

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

而《左传》正是第一部包含着丰富的这一类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它直接影响了《战国

策》、《史记》的写作风格,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写

作提供了经验,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左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左传》的作者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1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
    《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感染力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由课文看古人的劝谏艺术(《左传》|烛…
    抓住关键  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
    13 烛之武退秦师
    以人为本,导引人生 ———《烛之武退…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读《左传》笔记--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大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 传》是与鲁国《春秋》相配合的史…
    对《左传》认识
    殽之战 《左传》
    《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文学性的剪…
    古汉语词义辨析举例
    古典文学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人物性格分析
    读《左传》之季札观乐
    关于《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注解(…
    季札观乐
    读李白《静夜思》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左传》作者是谁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
    郑庄小霸
    《陋室铭》与《爱莲说》
    司马迁与《史记》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墨子》为墨家经典著作
    左传简介
    《孟子》基本上是对话体
    《孙子》一书虽非文学作品
    《论语》20篇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
    《左氏春秋》,或称《春秋古文》
    《左传》的人物形象刻画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
    《国语》《战国策》
    齐桓公伐楚
    《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为左丘明辨
    “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指的是《左…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
    宋及楚平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多行…
    晋公子重耳之亡
    烛之武退秦师
    儒家与六艺
    《左传》——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
    《公羊传》、《谷梁传》、《礼记》
    晋楚鄢陵之站
    传世巨著:史记
    子产论为政宽猛
    楚国白公之乱
    伍员奔吴
    子产不毁乡校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祁奚举贤
    春秋左传启发国际关系新思考
    晋灵公不君
    黄帝在取得中央天帝的位置以前
    晋国骊姬之乱
    曹刿论战
    石碏大义灭亲
    展喜犒齐师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
    关于《左传》的人物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
    伯州犁问囚
    子产坏晋馆垣
    晏婴叔向论 晋季世
    《左传》百年完璧成一书
    晋楚城濮之战
    齐晋鞌之战
    《左传》两篇
    蹇叔哭师
    《周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
    《离骚》是一篇自叙性抒情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世人
    温家宝引用《左传》勉励崔世安“慎始…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不仅是古文献的《左传》
    《左传》是根据《鲁春秋》编成的
    《左传》记事考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国学论文
    《左传》对社会组织机制的文化反思
    源于<左传>的成语
    《左传》疑义新证
    古伟瀛:顾炎武对《春秋》及《左传》…
    《左传》之作者
    吕相绝秦
    《左传》之作者
    左传简介
    《左传》内容简介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
    春秋左传后序
    《左传》相传也是春秋时左丘明作
    左传简介
    试论《左传》是事义兼传的儒学化史籍
    羿或称夷羿(《左传》、《天问》),…
    重温经典 娓娓重道《左传》故事
    《左传》和《战国策》都反应了一定的…
    左传的技巧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春秋左传
    《左传》的《崔杼弑其君》
    楚归晋知罃
    《左传》艺术的“微雕”——谈《秦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