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左传 >> 正文

 

《左传》两篇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  鄙:鄙陋,目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靠。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狱:案件。

忠之属也:(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鼓: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作,振作。

既:尽。  济:渡过。

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股:大腿。  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勍敌:强敌。勍:强而有力。  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胡(****):很老的人。  服:向敌人屈服。

二、相关背景:

1、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左传》是为《春秋》作传解。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是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但是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左传》记录了由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的历史重大事件。与《春秋》相同,《左传》不只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而且表达了对事件人物的看法,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同时,《左传》还记叙了大量传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左传》中有不少不附和历史事实的地方,严格的说它并不很象史书。所以对《左传》中事件、人物的定位问题,还应该持一些保留态度。

作为记事作品的代表作,《左传》以时间为序,注重对事件前因后果的交代。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不着眼于对战场对峙的细节也就是过程的描写,而是重点叙述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准备和最终结果。而且中间常有不合常理的神秘事件出现。例如战前的占卜、星象或梦境等等。这种不合理的事件出现也是《左传》被人成为“浮夸”之书的原因。

《左传》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中人物的对话、行动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很少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进行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言行,人物形象得以完成。所以从这个方面说,《左传》更象人物列传,不太象记史的文献。

在语言运用上,《左传》词约义丰,含蓄而简练。常用一两个字写出众多含义。《史通·叙事》称它的语言为:“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2、关于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是发生内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国。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曹刿论战》:

从军事角度说,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着重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正确掌握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从文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子鱼论战》:

本文通过描写子鱼就长勺之战的失败与宋公的辩论,总结了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战争中要争取有利局面,高涨的士气,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二、文章脉络

曹刿论战》:

这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写战前,写曹刿请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

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第二段写两军交战的实况。

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

第三段,用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

这部分实际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夫战,勇气也。”在此,曹刿所说“勇气”,是战时士气的集中表现,是军士临战时的激情和果敢拼杀的昂扬斗志。齐军三鼓,鲁军并不应鼓而动,齐军激发起来的勇气没有得到相对的呼应,反而很快由亢奋转为衰惫。曹刿抓住了这种士气和心理变化的有利时机号令鲁军,一举得胜。这段文字是从道理上对第二段战事实况的分析和论述。

《子鱼论战》:

文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

第二部分(2、3),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

三、写作方法

左传》记述战争,很看重决策人物在战争问题上的言论。本文正是如此,其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都用于记“论战”,必须学好“论战”这一部分,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

两文比较分析

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之间发生了长勺之战。鲁僖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泓之战。这两次战役相隔四十六年,都是以弱抗强的战役,结果却截然相反。在长勺之战中,鲁国大获全胜;在泓之战中,宋国一败涂地。为什么在强敌压境、胜败未成定局的态势下,鲁国一举胜齐,宋国却大败于楚呢?《左传》通过记述战后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解答。曹刿论战,是总结胜利的原因;子鱼论战,是总结失败的教训。一正一反,都涉及到有关战争的主观指导问题。

第一,曹刿和子鱼都提出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思想。曹刿立足于既“克之”,又“逐之”。子鱼着眼于“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因而既要“重伤”,又要“禽其二毛。”擒敌即使已及“胡(****)”,也不放过;重伤只要伤未及死,便不手软。

第二,依靠什么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曹刿和子鱼都认为首先要靠士气高涨。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子鱼说:“金鼓以声气也”,“声盛致志。”显然二人都体察到士气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战鼓对振奋士气又起着重要作用。但子鱼对战鼓作用的认识不如曹刿深刻。至于勇气从哪里来,除战鼓催征外,子鱼还注意到平素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即“明耻教战”对临阵提高勇气的先决作用,在这一点上,曹刿就无法同子鱼平分秋色了。

第三,怎样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曹刿和子鱼都强调把握战机。在曹刿看来,彼竭我盈和辙乱旗靡是进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只有在那个时刻进攻,才能克敌;只有此刻追击,才能逐敌。像鲁庄公那样“将驰之”,很可能遭到伏击。在子鱼看来,“隘而不列”,乃是阻击和进攻的最佳时机。楚人未既济,“阻隘可也”;既济而未成列,“鼓傻可也。”像宋襄公那样一曰“不可”,二曰“未可”,一再坐失战机,与劲敌之人对阵交锋,只会败绩。

在强调把握战机的问题上,曹刿和子鱼的观点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子鱼比曹刿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了更高一层的理论概括,这就是:“三军以利用也。”这一军事命题,具有普遍的适应意义。

总之,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从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出发,共同探讨了士气和战机的重要性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尽管二人在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所面临的对手和战场形势不同,因而具体主张也同中存异,但涉及的基本问题却只有一个,即: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战局由被动向主动或主动向被动的转化,由劣势向优势或优势向劣势的转化,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参考译文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子鱼论战》: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练习解答】

第一题:略

第二题:1.三次询问都是围绕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他认为国君处事认真公平,珍惜百姓的生命,百姓普遍受惠,自然会为国效力。

2.主要分歧在于(1)对“重伤”和“不禽二毛”:襄公主张不再杀伤:子鱼认为,士兵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就要再去杀伤他们。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对于头发花白的人不能怜惜,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2)对于“不以阻隘”:襄公认为不应凭借地势险要取胜。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主张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抓住有利的战机,就可取胜。(子鱼的驳斥,参看“特色赏析”)

第三题:重:再;层。属:类;嘱托。鄙:鄙陋;学识浅陋。故:原因;所以。鼓:击鼓;进攻。明:使认识(弄明白);下一个(专指年或日)。

第四题:略

【类文品读】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其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咸:普通),独恭不优(优:富足)。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之享(享:祭品)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国语·鲁语上》)

1、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⑴余不爱衣食于民(  )

A、爱好  B、恩惠  C、吝啬  D、贪图

⑵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  )

A、必然  B、事务  C、完成  D、从事

⑶小赐不咸(  )

A、给予  B、恩赐  C、施舍  D、赐与

⑷神弗福也(  )

A、保佑  B、福分  C、幸福  D、福礼

2、下列加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必以情断之

A、而神求优裕之享者也

B、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不知太字之乐其乐也

3、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动不违时,财不过用。

⑵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

5、选出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   )(多选)

A、庄公认为能够进行长勺之战的条件在于他对百姓不吝啬衣食,祭祀神灵不吝啬祭品。

B、曹刿认为“惠本”“民和”就会让百姓拥护他,并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

C、曹刿认为百姓对钱财的需求是没有穷尽的,神灵对祭品的要求也是丰厚的,因此是不能够从根本上办到的。

D、曹刿指出只是对百姓施以“小赐”,又不普遍,那么百姓也不会顺从;只是恭敬神灵,但祭品不充足,那么神灵也不会保佑你。

E、庄公认为风是自己听到的案件虽然不能亲自察看,但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曹刿认为这才是能够作战的根本条件。

(参考答案:1、依次是:CDBA 2、C 3、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4、⑴做事不违背时机,财产的使用不过度。⑵因此(国君)号令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灵)祈求保佑没有不满足的。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左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左传》两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1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
    《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感染力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由课文看古人的劝谏艺术(《左传》|烛…
    抓住关键  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
    13 烛之武退秦师
    以人为本,导引人生 ———《烛之武退…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读《左传》笔记--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大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 传》是与鲁国《春秋》相配合的史…
    对《左传》认识
    殽之战 《左传》
    《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文学性的剪…
    古汉语词义辨析举例
    古典文学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人物性格分析
    读《左传》之季札观乐
    关于《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注解(…
    季札观乐
    读李白《静夜思》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左传》作者是谁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
    郑庄小霸
    《陋室铭》与《爱莲说》
    司马迁与《史记》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墨子》为墨家经典著作
    左传简介
    《孟子》基本上是对话体
    《孙子》一书虽非文学作品
    《论语》20篇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
    《左氏春秋》,或称《春秋古文》
    《左传》的人物形象刻画
    《左传》,根据《汉书·艺文志》,应…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
    《国语》《战国策》
    齐桓公伐楚
    《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为左丘明辨
    “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指的是《左…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
    宋及楚平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多行…
    晋公子重耳之亡
    烛之武退秦师
    儒家与六艺
    《左传》——注释春秋最古老的书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
    《公羊传》、《谷梁传》、《礼记》
    晋楚鄢陵之站
    传世巨著:史记
    子产论为政宽猛
    楚国白公之乱
    伍员奔吴
    子产不毁乡校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祁奚举贤
    春秋左传启发国际关系新思考
    晋灵公不君
    黄帝在取得中央天帝的位置以前
    晋国骊姬之乱
    曹刿论战
    石碏大义灭亲
    展喜犒齐师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
    关于《左传》的人物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
    伯州犁问囚
    子产坏晋馆垣
    晏婴叔向论 晋季世
    《左传》百年完璧成一书
    晋楚城濮之战
    齐晋鞌之战
    左传简介
    蹇叔哭师
    《周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定…
    《离骚》是一篇自叙性抒情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世人
    温家宝引用《左传》勉励崔世安“慎始…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不仅是古文献的《左传》
    《左传》是根据《鲁春秋》编成的
    《左传》记事考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对社会组织机制的文化反思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国学论文
    《左传》和《战国策》都反应了一定的…
    源于<左传>的成语
    《左传》的作者
    《左传》疑义新证
    古伟瀛:顾炎武对《春秋》及《左传》…
    吕相绝秦
    《左传》之作者
    重温经典 娓娓重道《左传》故事
    《左传》内容简介
    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
    春秋左传后序
    《左传》相传也是春秋时左丘明作
    试论《左传》是事义兼传的儒学化史籍
    羿或称夷羿(《左传》、《天问》),…
    《左传》艺术的“微雕”——谈《秦晋…
    《左传》之作者
    左传的技巧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春秋左传
    《左传》的《崔杼弑其君》
    楚归晋知罃
    左传简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