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蔡晓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爬山虎吗?(学生回答)对!在《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知道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老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认为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的几件事? (3)学生汇报,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两件事(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叶老的修改稿,大家看了之后 有什么感受?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作者为什么会愣住? 2.指导朗读。
(三)回到家后,作者认真看了几遍叶老的修改,改动了那些地方?
A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的意思,体会用字的准确。 B“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2)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3)师生合作读整段。 (4)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 (四) 对于这样一份认真的修改稿,作者看到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能得到叶老如此认真细致的批改,使“我”感到如春风拂面搬地舒服、愉快。)
(2)、如春风拂面般地朗读这句话。
(五)、(过渡)叶老不仅给“我”修改了作文,还给“我”写了评语。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感动,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令“我” (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
(六)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发生的几件事,可题目为什么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呢?课文中写到爬山虎了吗?请同学们找出来。
(课件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作者见到叶老了吗?
2.即将见到这样一位大作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3.既然是激动紧张,应该感到很热才对,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燥热一下子减去很多”。
4.(出示课件,对比阅读)
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Δ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要点归纳:“我”在叶老家看到爬山虎,立即想起叶老,虽还未看到叶老,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5、指导朗读
(2)另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在哪儿?
(学生读,老师出示课件)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叶老和“我”交谈的如何?
2.为什么会如此融洽地交谈?
(出示课件,对比阅读)
Δ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Δ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Δ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正是叶老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到心情愉悦。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显得那么绿,那么生机勃勃,实际上要表达的却是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3.指导朗读。
(3)还有一处在哪?
(课件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总”字是多长时间?
2.细细算来,这片爬山虎已经绿了30年了,还会再绿多长时间?
3.是啊!永远留在作者心中的正是叶老先生,让我们怀着深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1)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叶老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师旁白: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 “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
“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蔼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课件出示文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2)指导写话: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1、学生配乐写话;
2、交流内容(提示:带着对叶老的敬佩来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
3、出示课件,结合文本补白(深情朗诵)
(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五、板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认真、细致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做客——亲切、质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