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透课文的“味”儿
——《白鹅》教学反思
荆门市掇刀区十里牌小学 李敏
备课时,我注意到了课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文章是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的,但是上课时,在着重帮助学生感受鹅的高傲、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理解鹅的性格特征后,不断地让学生读“厉声喝斥”“厉声叫嚣”,不断地学“引吭大叫”之后,再让学生看这一组课文前面的话:“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学生也在课上回忆了鹅的样子,把鹅描写的很美,这时,我猛然发现: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为了写下白鹅的样子吗?编者选文的意图是什么呢?或许,编者就是被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那份由衷喜爱打动,才选了这篇文章吧!于是,我带领学生再读课文,再去感受,再看课文第一段“雪白的‘大鸟’”,白鹅在丰子恺的眼里多美呀!这就是真正接触过鹅的人才有的那份由衷喜爱!现在,我猜想丰子恺先生是十分喜欢他养的这只白鹅,于是鹅走路时的傲慢,吃饭时的古板也就令他忍俊不禁,使他用调侃幽默的笔调写就了这篇文章,一如一个满怀慈爱的父亲谈起自己调皮的孩子。
于是,我再次引导学生要把“味”嚼透,从反语入手,用父母、老师的语言作比较,明白反语所起的作用,回忆自己所见过的白鹅在你眼里有哪些可爱之处,学生渐渐地明白了作者是喜爱白鹅的,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课文讲到此处,学生已能嚼出课文的这个味儿了,那么,今天的白鹅在孩子们的眼里变得亲切可爱得多了!
但是,教学的机智还不够。如在引导学生感受白鹅叫声“严肃郑重”时,我请学生圈一圈直接描写白鹅叫声的词语。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圈了“狂吠”,就问孩子们这个词是不是描写白鹅的,大家都说不是,于是我就把正确的三个词写在了大屏幕上。现在想来这个环节的生硬恰恰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还很不够。其实汇报的时候完全可以就请这个学生来说,他的答案一定会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这是问题就不是我抛出的,而是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的。这不恰恰是我们需要孩子们养成的能力吗?——有疑,有思。说到底,课堂本来就是这二者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