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体验 以活动促发展
—— 数学年会听课随笔
市实验小学 戴利平
在本次数学年会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听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听一节好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真切的理解。综述这几节课的亮点,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的课程理念。
这几节课充分挖掘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帮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陈威老师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影片资料中的长城、故宫、明显陵的城墙、道路和湖面等;刘治国老师和王芳老师在执教时使用的果冻、球、扑克、硬币与飞行棋等,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很好的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些素材的利用,不仅链接了生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与生活一体化,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自觉地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二、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这几节课对学生的活动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中的“剪拼图形”;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课中的“烙饼”; 《组合图形面积》课中的“割补图形”; 《可能性》课中的“猜摸果冻,摸球、找扑克……等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一系列的 “剪一剪”、“猜一猜”、“摸一摸”、 “玩一玩”等活动,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给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之间搭建起桥梁,使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几节课的教学,都注重了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在这次活动中,陈威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面积》和黄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两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莉老师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着重通过学生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在这节课中黄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自悟加引导,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多向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陈威老师在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当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策略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用“补”、“割”的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得了较好的效果。
仔细回想这些课,觉得精彩的地方真的很多。老师们都能在课堂上亮出自己的风采,同时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也从这些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比如:对于一节以游戏主导的数学课,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可以再丰富一些,摒弃数学课堂的低沉感;教学中数学语言应更准确些,尤其是数学概念的部分;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时应该提倡方法的最优化等……总之课堂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一堂好课常常会产生师生思维的碰撞,会有火花,她不仅能启发学生,也能启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