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春意浓浓的下午,我带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走进教室。这是一堂人教课标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
开始上课了,我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给地球妈妈换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你们瞧,桃花红了,柳树绿了,黄莺歌唱,燕子起舞,百花齐放,泉水叮咚。春天,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呀!”为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他们创设了春天的情景: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小草悄悄地从地面钻了出来,不一会儿,大地就披上了一件绿衣裳,接着绿绿的草丛中开出几朵鲜艳的野花,小鸟也站到了枝头欢快地歌唱……我满以为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上我充满激情的课堂语言,生动变化的动画效果,一定能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浓厚的求知欲望。我正在为自己巧设的课堂导入暗自得意时,却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高涨,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在看大屏幕,而大部分同学都在东张西望,根本顾不上听我讲课,我顺着他们的方向望去:操场上,有几个班的学生在放风筝。那一只只美丽的大风筝,放飞在蔚蓝的天空中,的确很美,那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也足够能吸引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我心里急了,赶紧提醒他们,“上课精力要集中,思想别开小差呀,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同学。”听了我的话,大部分学生极不情愿地把目光收了回来,集中到大屏幕上。欣赏完课件,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快和你的小伙伴说说吧。冷冷清清,只有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在唱着独角戏:
“柳树发芽了,桃花也开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小青蛙呱呱地歌唱了。”
“还有呢?能说说大屏幕以外的春天吗?哪怕是背一下有关春天的诗歌或唱一首春天的歌曲也行。”
“春天可以去放风筝。”
“好极了,你想到外面去了,奖你一张学习奖券。”我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调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是,结果令人很不满意,许多同学又把目光投向了窗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下课铃声响了。
我沮丧地走下讲台,回到办公室,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反思着课堂上的一幕幕,突然,我发现虽然孩子们没有顺着我的思路认真上课,但他们也在找春天,并且已找到了真实的春天,窗外美丽的风筝,不就是春的使者吗?若不是被一道道厚厚的墙壁挡住了视线,学生们肯定能找到更加多姿多彩的春天。我思索了很久,心里已有了主意。
第二天,阳光明媚,我穿着一袭粉色,提着一个小包──春姑娘的礼物袋,牵着孩子们的小手,走出教室。看着一张张灿烂的脸庞,我知道良好的开端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我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们,我见到春姑娘啦,她还托我带来一包礼物给你们呢,只要你们用小眼睛认真观察,用小耳朵仔细聆听,用小手轻轻摸摸,用小鼻子细细闻闻,肯定能找到她的,找到的小朋友就可得到礼品了!”“耶”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
五六分钟后,我们坐在草坪上,开始交流自己的发现了。
“老师,我先来。”“我先来。”“……”一只只小手都已经伸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了。
“别忙,一个个来。”我示意他们先安静下来。
“老师,我发现小草从地底下偷偷地钻了出来,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他对大地说,我是春天。”机灵鬼谢泽飞一口气就说出了一大句,还能用上“偷偷”、“尖尖”这些很形象的词语,真不简单。
“你说得很好,春姑娘奖给你一只花蝴蝶吧。”我及时表扬加利诱。
“老师,我发现迎春花对着我们吹起了金灿灿的小喇叭,我凑上去闻闻,还有淡淡的清香呢!” “你真会发现问题,奖你一朵迎春花吧。”
“老师,我发现校园里的海棠花开了,盛开的海棠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那么亲热。” 好家伙,都比喻到自己头上来了,真不赖。“春姑娘送给你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吧。祝你以后学习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
“老师,我有新发现。我的发现很特别。”一向内向的王洋这时也一脸兴奋,他高举着小手,生怕我看不到。
“你说说吧。”
“我发现树上新长出来的叶子并不都是绿色的。”“哈哈哈……”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真的嘛。”王洋脸涨得通红,“不信,你们看,那棵树上的新叶子是带红色的……”顺着他的指点看去,橡樟树正吐露着他绿中泛红的新叶呢。“啊,真的耶。”孩子们也发出了阵阵欢呼。
“……”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脱离学生真实的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忽视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育人作用,完全将学生置身于真空的语文学习环境中,这是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探究身边的事物,特别是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学生的现实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他们学习语文最生动最鲜活的课堂。如果能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身边的语文,那么,我相信,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要比我们直接“传递”知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正如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超越课堂,立足课堂,而不局限课堂;超越教师,鼓励创新,而不固守陈规。这也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大胆突破课程三中心(教材、教师和课堂)的束缚,构建和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资源。简言之,生活即语文。如果我们悉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挖掘审美的潜力,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将所学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结合起来,那丰满的美何止是春天呢?生活即语文也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人,当他具有了选择的自由的时候,当学习内容、活动方式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相似”的时候,他们便会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走出狭窄的教室,留给学生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让学生自由的心灵在生活这个鲜活的大课堂中不断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