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结:我国的神舟六号飞船义要于明年飞向太空了,看来离登月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技术年表》这篇文章,就是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大家有兴趣吗? 简介年表的有关知识。 (设计这样一个开头,既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在这样一种积极活泼的心态下进入本课的学习,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出发现和疑问。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中标出自己的发现。 2.小组探究,第一步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第三步在小组内解决自己的疑问。 3.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幻灯片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些预测中.你对哪一门类感兴趣,为什么?(2)认为这些预测能实现吗?(3)你能说说英国电信研究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为什么要作这些预测吗?(4)既然是年表,为什么不按照年代顺序来行文呢?(5)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此过程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安排学生自主质疑,析文,解疑,更利于问题的提出和信息的互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灵感,幻灯片提出的问题,使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把握了课堂的前进方向,给学生的思维引了一条明路。) 三、畅谈体会,探讨价值 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以下三段文字资料(加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图片): 1.邓小平提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页) 2.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 3.邓小平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两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 邓小平爷爷在1988年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今天我们学习了《技术年表》,请你来谈一谈对这个论断的看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1).你知道最近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你知道最近有哪些正在研究的热门科学问题?(2)根据《技术年表》想象一种科技产品,并说明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这一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关注祖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也从关注书本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树立为祖国学习科学技术的崇高理想有良好的促进。这一步骤也突破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后记】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语文教学的创新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技术年表》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注重了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在一种愉快活泼的心态下进行着语义知识的学习,教师成了知识之舟的引导者。 知识经济时代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创新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技术年表》中的导人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进人主动学习的状态;拓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知识,又对学生的理想进行了良好的引导,深挖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教师要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育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中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有了它的帮助,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教师的教学也就变得如鱼得水了。《技术年表》教学中通过课件的运用,更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1)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3)抓住三维目标,在其中一个上加以突破,做到一课一得。另外,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效率的翅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