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查询中学教案设计的详细结果
纤维”……资料倒是找了不少,可学生却只想着粘贴,版面不够就加大,再加大。这时,我启发他们用课堂上学的找关键语句提炼重点信息的方法。他们再次归纳内容,剪辑材料,其中,关于纳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版就分成了纳米让家居更清洁、纳米让生活更便利,纳米让我们更健康三小块。和以前比较,内容更丰富,板块更明晰。他们还特别做了一个“纳米幻想”板块.这一版块让我惊讶于学生的想象和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起来,引起兴奋的因子是好的文本。如果文章陈旧,严重滞后于时代,学生既不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又不能产生心灵的顿悟,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文章太难,较多的高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他们的阅读信心就会受挫,这样也会使他们丧失对兴趣。没有了兴趣,阅读方法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无从谈起:没有了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寻找、筛选好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切实抓住这一点不放,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鲜活起来,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l 8  甘露的秘密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阐释甘露来由的科学小品,作者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说明了甘露形成的原因。甘露形成的原因由于人们不断探索而逐渐被人们认识,说明了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培养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知道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有一个由迷信到科学、由表象到实质的过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再收集一些资料以求拓展,应该说,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都是一个难得的范本。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l一3自然段,以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渲染了甘露的神秘光环.为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其中第l自然段说明了甘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瑞征。第2自然段更说明了甘露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第3自然段描绘了帝王筑承露盘以求上天赐露,表明甘露在他们心目中神化了的地位。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段概述,后一自然段历述两位帝王,指出他们造承露盘将永远得不到甘露,为下文揭秘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包括第4—8自然段,进一步揭示了甘露的秘密。其中第4自然段一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只不过是蚜虫排泄物”,揭示了甘露的“神秘面纱”,而且这个结论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第5自然段开始介绍了蚜虫的种类、数量、为害方式等一系列知识说明其为害不轻。第6自然段使用了较为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蚜虫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并科学地说明了排泄的成分,证实了其确有营养成分。第7、8自然段从明代到现在进一步说明了蚜虫排泄物的危害,照应了前三自然段中古代昏庸帝王的荒唐司笑。
    第三部分是第9一11自然段,集中笔墨进一步揭示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分别写了蚂蚁与蚜虫形影不离、担当警卫、搬运工、保姆等,指1ti蚂蚁与蚜虫的生物链关系,发人深思。
    应该说,本文作为科学小品在宣传知识时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章不仅描述形象生动富有趣味,而且用词准确、符合作者及读者的感情,是一篇成功的科普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二、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三、讨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五、交流信息
    ①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②学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六、教师小结
  ①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③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七、分组探究
    ①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中学教案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我的五样》教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3
    《祝福》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边城》教案4
    《阿房宫赋》教案4
    《荷塘月色》教案4
    回忆我的母亲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3
    西地平线上 教案3
    《乡土情结》教案3
    《想北平》教案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
    今生今世的证据
    作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2
    山中避雨
    武陵春
    4、《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
    美丽的西双版纳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
    都市精灵
    专题:荷
    囚绿记
    《六国论》教案2
    《我与地坛》教案3
    赤壁赋
    《亡人逸事》教案3
    华罗庚
    蜀   相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案
    听音乐写作文
    话题作文拟题训练
    联点成线,缀珠成链
    一双手
    黛玉之死
    囚绿记
    话题作文指导:月亮的联想--漫谈中…
    06-07高考 赵孝云的教案、学案
    诗歌鉴赏特别复习教案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
    心声
    陈情表
    高考作文之十二
    高三复习课: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金岳霖先生》教案1
    《金岳霖先生》教案4
    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听听那冷雨》教案1
    从2006年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
    从2006年湖南高考看如何打造精美议论…
    《西地平线上》教案2
    《乡土情结》教案2
    《想北平》教案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
    《师说》教案2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
    甘地被刺
    《我与地坛》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六国论》教案1
    《落日》教案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
    《鸟啼》教案1
    《边城》教案1
    《落日》教案2
    《阿房宫赋》教案1
    《将进酒》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2
    《边城》教案2
    《祝福》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2
    《金岳霖先生》教案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7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2(第二课…
    《图片两组》教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
    《听听那冷雨》教案2
    《亡人逸事》教案2
    《图片两组》教案2
    〈我与地坛》教案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草莓》
    《劝学》教案6
    《乡土情结》教学设计
    《劝学》教案5
    《劝学》教案14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3
    苏教版《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设计
    苏教版《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设计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课堂实录
    《劝学》教案1
    《劝学》教案2
    《劝学》教案3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扩展语句
    《劝学》教案4
    《劝学》教案7
    《劝学》教案8
    《劝学》教案9
    《劝学》教案10
    《劝学》教案11
    《劝学》教案13
    《劝学》教案12
    《劝学》教案15
    《鸟啼》教案2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1
    《师说》教案3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3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5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4
    《赤壁赋》教案
    《神的一滴》教案1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听听那冷雨》教案3
    江南的冬景教案15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2(第二…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祝福教案2
    《我的五样》教案1
    《我心归去》教案1
    《乡土情结》教案1
    《西地平线上》教案1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1教案
    向青春举杯
    江南的冬景教案14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江南的冬景教案13
    《吟诵青春》板块教案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我的四季》教案2
    《我的五样》教案2
    《我的五样》教案2
    江南的冬景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6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1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气象物候
    江南的冬景教案16
    江南的冬景教案17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江南的冬景教案18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4
    《我的四季》教案1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5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7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6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8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9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1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0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3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4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3
    《师说》教案1
    敬业与乐业
    金岳霖先生
    听听那冷雨
    登临词二首
    言情词三首
    《两小儿辩日》
    你一定会听见的
    爱国诗四首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诗词曲四首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
    《春》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珍珠鸟》说课稿
    成长的烦恼
    最后一课
    爱情--永不凋谢的玫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唐诗宋词元曲的有关知识
    《孙权劝学》教案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读〈伊索寓言〉》
    秋声赋
    不自由,毋宁死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孩子
    宝玉挨打
    生命与和平相爱
    装在套子里的人
    品质
    品质
    安妮日记
    听听那冷雨
    云南的歌会
    巴金-短文两篇
    旅鼠之谜
    第14课苏轼词二首
    吆喝
    《春酒》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生活说课稿
    浅谈比较法在《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中…
    召公谏厉王弭谤
    西地平线上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辛弃疾词三首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促织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教案
    诗歌习作指导课研究教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介绍…
    促织
    哦,香雪
    原毁
    黃州快哉亭記
    《我爱这土地》
    紫藤罗瀑布
    春风
    《说真话诉真情》教学设计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关汉卿散曲二首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祭十二郎文》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鉴赏
    古诗鉴赏: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
    《满井游记》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配套用书《语文读本》第四单元…
    《蒹葭》教学设计
    咏史诗三首
    浅谈《祭十二郎文》中“其”的意义和…
    杜甫诗五首
    即景抒情诗四首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杜牧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
    第10课酬赠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
    凡尔赛宫
    滕王阁序教案
    诗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细柳营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作文指导:用诗化的语言评述历史人物…
    茶馆
    《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例
    说木叶
    第34课  陈情表      李密
    《鸟专题》
    《真正的英雄》配课件教案
    新教材《童稚记趣》课堂实录
    云南的歌会
    张可久散曲二首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
    邓稼先
    珍珠鸟
    《散步》说课稿
    《春酒》课例分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真正的英雄
    再塑生命
    《师说》教案
    诸葛亮舌战群儒
    《散步》教案
    2006年高考复习资料(语言知识及运用…
    《白蝴蝶之恋》教案设计
    《鸟》专题说课稿
    牵手福娃
    冬天之美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六国论
    三戒
    邓稼先
    《书愤》第二课时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咬文嚼字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
    马说
    凤蝶外传
    动物游戏之谜
    宇宙的边疆

    《愚溪诗序》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巧审题——广取材——求创新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
    古诗新唱想象作文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家园如梦》阅读指导教案
    华南虎
    骆驼寻宝记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5
    核舟记
    《两小儿辩日》
    《出师表》学案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
    窦娥冤
    王维诗四首
    李白诗四首
    第13课柳永词二首
    辛弃疾词三首
    黄河母亲河
    金盒子
    巨人和孩子
    我儿子一家
    乡愁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创情境,感诗情,悟诗蕴
    荒岛余生
    《行道树》
    我儿子一家反馈练习
    《小巷深处》课本剧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