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并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形象化而又深刻语言,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行道树的形象与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语言,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应该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继续发言) 3、”作为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愿生长在山上,阅尽千般风景;我们愿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吸风饮露;我们愿生长在湖畔,伴随凉风习习;我们愿生长在园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们更愿浓缩为盆景,享尽千般娇贵,万种宠爱……”这些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偏偏有人选择了路边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行道树的心声。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老师明确:读准字音,朗读流利,语速适中,语气深沉而坚定。并范读一段 2、生模仿朗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⑴师:行道树是一列怎样的树?(用原文回答) 生: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⑵师:行道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生讨论: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城市的污染,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而自己又无能为力…… 不被人理解……(忧愁); 为城市制造清新空气…… 夏日现出浓荫,黎明迎接太阳…… 迎来光明……(快乐)。 ⑶师引导学生探讨一个问题:是不是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或不被人理解就应该忧愁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生畅所欲言),师点拨:不管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也不管是否能被人理解,只要选择了,只要付出了,就应该是快乐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快乐”;即使生活条件不好,也不要一味的抱怨忧愁,而应该努力去改善它,命运经过自己的苦熬、打拼,最终会是光明的。 ⑷师:行道树身上表现出了那些可贵的精神?这些精神在现实中的那些人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 师点拨:牺牲自己,以苦为乐,甘愿奉献是行道树的精神。(行道树是奉献者的形象) 师点拨:像这样的借某种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⑸师:《行道树》借行道树言 志?
生归纳总结: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师点拨:揭示主旨,要求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理解 生讨论: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的,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研读探究 1、师:要求学生找出全文的主旨句(文眼)
生: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的,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师: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引导分析:⑴举例说明什么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从事的事业的神圣体现在哪里?(生畅所欲言,师点拨: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⑵行道树的事业为什么是痛苦的?(生: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不被人理解……) ⑶为什么说“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生畅所欲言,师点拨:行道树为了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它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也有所获得,这种获得就是精神上获得了幸福,而这种幸福是深沉的) 3、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像行道树? 4、拓展延伸:以“如果我是 ,我愿 ”的形式写句子 四、总结全文。提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像行道树一样点缀社会,共铸美好人生。
教学反思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一个散文名篇,作品用平实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抒写了奉献者的情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作者赋予行道树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树的自由,道尽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感受。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无私奉献的这一层面,还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启发学生要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受痛苦和磨难,勇于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在引导学生讨论“行道树行道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时,引导学生探讨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是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或不被人理解就应该忧愁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生畅所欲言),师点拨:不管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也不管是否能被人理解,只要选择了,只要付出了,就应该是快乐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快乐”;即使生活条件不好,也不要一味的抱怨忧愁,而应该努力去改善它,命运经过自己的苦熬、打拼,最终会是光明的。”从而引发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感悟。二是对于难点的突破比较满意。本文最难的就是对主旨句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方法:⑴举例说明什么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从事的事业的神圣体现在哪里?(生畅所欲言,师点拨: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⑵行道树的事业为什么是痛苦的?(生: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不被人理解……) ⑶为什么说“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生畅所欲言,师点拨:行道树为了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它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也有所获得,这种获得就是精神上获得了幸福,而这种幸福是深沉的),这使得本来很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 行 道 树 》教 学 设 计
重庆万州凉风中学 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课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投影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礼赞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想想这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又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二、作者作品 投影: 张晓风,1931年出生,台湾著名女作家。36岁时,就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1981年出版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又互有渗透的三个层次:一是对大自然,对山川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