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精忠传》、《水浒传》等篇目。 教学重难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游戏导入 1.游戏一:“一一对应”。 周恩来 弃医从文 鲁 迅 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毛泽东 一国两制 邓小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游戏二:“我说你猜” 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喜欢四书五经。 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 ④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示毛泽东的画像。 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曲? 二、初读课文 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示游戏内容: ①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②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呢? 。 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①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词语并理解词义。 ②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 词语: 慷慨 接济 施舍 指责 恫吓 晓谕 耸听 沮丧 克勤 克俭 引经据典 青黄不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三、分析课文 1.回忆《鲁迅自传》并与本课对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的取材范围:可能是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2.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基础。提问:你认为影响鲁迅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与书。提问: ①毛泽东小时候,老师和家人要他读什么书?他自己偷偷读了哪些书? ②这些书是坏书吗?它们对毛泽东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四、阅读拓展 提示:少年毛泽东读的这些书,你听说过吗?你想读吗? 简介《岳飞简历》、《三国演义》、《水浒传》。 五、本课小结 本课时运用三个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文中重点词语并理解词义。温故知新,结合《鲁迅自传》进一步学习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对书的渴望及他所喜爱的书对他成长的影响。通过辐射阅读材料,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并积累课外知识。 第二课时 一、 旧知新学 运用以下词语造句 慷慨 接济 把柄 耸听 青黄不接 怒不可遏 二、诱思导学 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身边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少年毛泽东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影响毛泽东成长的人物?由这些人物写到了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2.分析人物性格,提问: (1)父亲的粮食被扣,“我”为什么不同情他? (2)“我”为什么钦佩那个“激进派”教师,赞成他的主张? (3)“我”为什么不愿到米店去当学徒,而不顾父亲反对到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去读书?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 3.理解关键语句。出示下列语句,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①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②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4.请你评论。提问: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辐射阅读 1.辐射阅读:《从小好学》。 提示:跨越历史,共同重温那个落后的封建时代,再次走进毛泽东的少年生活。 2.片断练习: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从少年毛泽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及辐射材料,小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及读书的重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体会少年毛泽东对自己的影响。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备教指要 |
杨旦萍 |
[学情预估]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是由毛泽东自述,美国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记录、整理,用第一人称写成的一篇人物传记。此前,学生已在《鲁迅自传》一文中对传记类文章的文体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学习这篇课文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巩固与加深。对于伟人毛泽东,学生们对其耳闻的甚多,真正了解的甚少。教师在布置预习和引入新课环节时应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辅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素材,增进学生对毛泽东的了解,迅速拉近学生与作品主人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作好必要的铺垫。[内容梳理]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期所经历的许多事情,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匀称。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环境。 第二部分(第4-21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8-13岁,离家出走,抗议体罚→加入“反对党”,对抗“执政”父亲。 13-16岁,公开反抗父亲专制一千方百计阅读禁书一真心实意同情饥民一排除众议钦佩贤师。 16岁,违背父意入新学,肩扛责任救中国。 [精点研读] 1.选材典型、集中,富有表现力。 写人物传记,要判断出人物的主要思想倾向,要精于对人物事迹的发掘,在发掘后的材料中恰当地裁剪出最能表现传主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切忌事无巨细,兼容并包。本文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选材典型、集中,富有表现力。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志向远大,有独到的见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身上值得记载的事情很多,选材时要求做到要言不繁、详略得当。文章紧紧围绕表现少年毛泽东自主独立的思想和叛逆的性格选择组织材料,脉络清晰,中心明确,形象鲜明。仔细分析,读者不难发现文中所举事例都能以“反”宇一线贯之,即反封建教育、反封建专制、反封建压迫、反封建迷信。反封建教育表现在他逃学抗议老师体罚学生的暴行、偷看关于造反的旧小说及有关政治改良的新书,不顾父亲反对选择新学堂等;反封建专制主要表现在他与父亲间的对抗,同情饥民是其不满封建压迫思想的真实流露,反封建軷信则体犰在其对“想要去除神佛”、“把庙宇改成学堂”的“激进派”教师的钦佩。 2.文章语言朴实,用词巧妙,富有特色。 作为党的领袖和治家,毛泽东在叙述经历的过程中,把革命斗争中一些常用的政治术语用于家庭琐事的描述当中,使文章௭言佢象、生动而幽默。如: “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缢课’胜利了。”“罢课”一词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此词生动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勇于勌抗的精塞。“抗议”一词则更直接地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叛逆的性格特点。 “我家分咸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父亲与家人之间的分歧,“统一战线”、“打击”、“政策”等词语既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又把少年毛泽东和家人团结一心,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父亲)的敄事写得轻松而有趣。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内战”递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借用此词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与擧势力的代蠨(父亲)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使父子间的和谈带上了“政治谈刄”的色彩,显得幽默诙谐。 [创意点拨] 作为传记,课文语言通俗易懂,但因叙事平淡、情节性不强的特点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脉搏︌全面了裣人物的思想品质,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夀理及提问的设计都要有所创新。 1.理㺿索,顚藤摸瓜。 在初步感知人物阶段引导学生抓住“自主独立的思想与叛逆的性格”这一组织材料的线索,在此基础上顺藤摸瓜,既有利于学生迅速理清文章思路,又有利于学生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入分析。 逃学抗议体罚 偷看“禁书” 反封建专制——对抗父亲 反封建压迫——同情饥民 反封建迷信——钦佩贤师 2.巧设问,各个击破。 教师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少年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特点: (1)少年毛泽东不满父亲的哪些做法?他反抗父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少年毛泽东喜欢看哪些书本,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对他有怎样的影响? (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少年毛泽东的独立见解? 3.作对比,唤醒体验。 你如何看待少年毛泽东的叛逆行为?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化解自己与长辈间的矛盾的? 明确:少年毛泽东的叛逆行为在文中主要表现在忍受不了老师殴打学生而逃学;不堪父亲的当众骂他而出逃;违背老师与父亲的意愿偷看“造反”与”改良”方面的书;违背父亲要他在家劳动的意愿从家逃出恢复学业。综观毛泽东的叛逆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这正是他反封建教育、反封建专制思想的萌芽,这在当时是进步的行为,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当今时代,教育理念先进、家长作风民主,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与长辈间有了矛盾要多理解,多沟通,多理性思考,控制矛盾升级。 [课外延展] 1.为自己熟悉的人写一篇小传,要求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过被伟人或名人的事迹所激励、所感奋的经历。试在学习小组讲述其故事,要求融入自己的感情,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资料补阙] 斯诺在宋庆龄女士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于1936年7月间来到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所在地的陕北保安县城。他是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的采访活动甚为重视,他来后不久,毛泽东在7月16日就接见了他,并在几天内同他进行了关于当时抗战形势的谈话,9月23日,进行了关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的谈话。斯诺在陕北的三个多月里,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活动,还到前线部队去过,于10月间回保安。这时,毛泽东又同他谈了关于自己的革命经历和长征的主要经过情况。这些异常珍贵的谈话,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毛泽东身边的翻译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我交给毛泽东一大张关于他个人的问题表,要求他答复。我为自己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做法感到不安。谈话通常从晚上九点多钟开始,未谈正文之前,毛泽东常谈一两个短故事。谈到十一二点钟时,毛泽东招待斯诺吃一顿便餐,有馒头和简单的菜,菜里有一点点肉,这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已是十分难得的了。对客人来说,这是夜宵。但对毛泽东来说,则是正常的晚饭。因为毛泽东为了指挥战争和领导全国革命工作的需要,往往在夜间工作直到凌晨才休息。谈话时有正文,也插些故事、闲话,毛泽东的态度是那么平易近人,谈话又是那样生动活泼,意趣横生,久久不倦。斯诺常说这是他生平经历过的最宝贵的谈话。谈话一般都谈到夜间两点来钟。谈话时斯诺做了详细笔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