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积累本课字词,做到会读会写。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文章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所以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教学中着眼全体,变少数人参与为全员参与。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都要从全体学生的水平出发,切合全体学生的学习实际。本课韩老师把能力目标定位在学习文章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而不要求进行过多、过深的品味、评论鉴赏之类,因为不切实际、要求过高的学习目标,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相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难点:学习文章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以情入文(多媒体播放MTV)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人和鸟相处的文章,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首歌曲。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老歌,我觉得这首歌不仅很动听,歌曲背后的故事更加感人,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苏盐城一位名叫徐秀娟的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当了一名训鹤员,一天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丢失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颂歌”。从此她那高尚的灵魂随着这首歌而永远流传。
看看我们身边,虽然这么凄美而感人的故事十分少见,但是人和鸟和睦共处的故事还是不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看看作家是怎样用文字来表现一段人鸟情的!(板书课题)
2、投放学习目标(生齐读)
3、认识新朋友(检查生字预习)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语文学习中,字词就犹如你的朋友。那么,你在预习过程中又结识了哪些新朋友呢?快速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完可前后或左右交流一下。
老师来检测一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些生字。(投影显示)
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4、先睹为快(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
师:想不想看看珍珠鸟的样子?我们就来先睹为快。
在澳洲的东部,生活着一种小鸟,当地的人们称之为“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它们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清脆、细柔,他们常常躲在繁花绿叶当中,和着春风,歌唱春天。它们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茂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的一声钻进树林,洒落一片歌声。这就是珍珠鸟。
喜欢吗?是啊,看到这么漂亮可爱的珍珠鸟,谁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呢?我愿意听到同学们欣赏了珍珠鸟的图片后,再读题目的感觉。(齐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与珍珠鸟来一次亲密接触。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就肯定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主动发展的重点在于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里涉及到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问题。本课导入采用情境教学法,播放MTV创设情境;还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二、听文入境(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前六段)
1、听读时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注意老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语气、节奏来朗读的?(课件用选择的形式显示。感情:喜爱 厌恶;语气:紧张 轻松;节奏:舒缓 急促)
师明确:饱含喜爱之情,轻松的语气,舒缓的节奏
问题(2)用“我读出了一只 (填词语)的珍珠鸟”句式概括鸟儿特点,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用横线画出来。
(在处理教材、设计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提问一遍,但尽可能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一定要人人参与发言,但一定要人人响应启发,参与思维。为此,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这两个发动全局的思考题,使全体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求问题的答案。)
2、老师范读完前六段,让学生回答问题(1)。
明确答案:
感情——喜爱;语气——轻松;节奏——舒缓
3、师:剩下的课文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带着喜爱的感情、轻松的语气、舒缓的节奏读完,并思考问题(2)。
(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实践的机会。教师范读课文前六段之后,让学生自己朗读剩下的段落,人人都有了练习朗读的机会,达到人人参与学习实践的目的。)
生读完,思考问题(2)。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我认为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使学生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首先对学生的认识定位要准确。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立足于一般,照顾到特殊,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提问时,对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较深较难的问题,而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提出较浅较易的问题。
韩老师问题2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只要学生通读了课文之后,都能找出自己的答案,所以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多,老师选择了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这样较浅较易的问题,使他们感到有进步有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后面的学习。)
生回答(读文章时要求有感情有节奏的读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漂亮、可爱)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活泼、调皮)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机灵、聪明)
三、比较品味
师:珍珠鸟的活泼可爱、机灵聪明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当然要归功于作者对它生动细腻的描写,那么作者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对比来体会一下。
A、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它好肥,整个身子圆圆的。
B、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伸出来。
师:两组中的哪一句对珍珠鸟的描写好,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
(这个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选择水平较高的同学回答,既彰显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给其他同学以示范作用。)
师明确:巧比喻、妙动词
师:文中还有哪些巧比喻、妙动词的句子,请圈划出来并作分析。
(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时进行朗读练习。)
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精彩。作者笔下的珍珠鸟像可爱的孩子一样机灵调皮、活泼可爱、善解人意,你喜欢珍珠鸟吗?作者喜欢它们吗?
四、品文悟情
师:喜欢不能只停留在笔下,它更需要付诸行动。“我”的哪些举动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从文中找一找并用横线标出来。(课件显示)
不看——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不管——我不管它,仍然打开窗子。
不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师小结:是啊,如果“我”一开始就学着鸟叫逗着它玩儿,小家伙还会从笼中飞出来吗?当小家伙啄“我”的手指时,如果“我”不是轻轻的抚一抚他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抓在手中玩耍它的小红嘴、小红脚,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因此,我们应该感受到在这小家伙淘气与可爱的背后,是“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
五、融情入境
1、师:作者对珍珠鸟如此厚爱,珍珠鸟也心存感激,它除了在作者面前充分展现它的可爱之处,还让作者明白了一个人生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哪位同学读出来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师:多美好的一幅画呀!带着作者与珍珠鸟之间这份美好的感觉,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
齐读第14自然段。
3、生讲自己故事。
感受着这样美好的境界,老师越来越觉得能有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我想同学们也有养动物的经历吧,你们是怎样对待你们养的动物的?说来听听!
生回答。
师:聆听着同学们与小动物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更加深了我的愧疚。读这篇文章时,我不由地想起一段往事,那是三年前,当时我的女儿四岁,她跟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小动物,每天都纠缠着要买一只小狗。我这个人爱干净,所以坚决不答应,孩子的爸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终于给她买了一只。女儿高兴坏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小狗。我看孩子喜欢,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去管她。可小狗还是闯祸了。它居然拉屎在家里的沙发上,这下可把我惹火了,从女儿怀里一把抓过这个闯祸的家伙,朝着它脑袋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边打边数落:“看你还敢不敢……”,小狗在我的手中哀鸣,一双可怜的眼睛四处张望,女儿心疼的窜上来,抢过小狗,哭着喊到:“妈妈真狠心,妈妈是巫婆!”我冲她嚷到:“谁让你弄这个脏东西回家了?明天我就把它扔到大街上。”听了我话,一时间狗叫孩子哭,家里乱成一团,我厉声让女儿把小狗放下,小狗脚刚落地,我伸手抓它时,它哀叫一声,一下子躲到女儿的身后,我让女儿闪开,可孩子闪到哪,小狗就跟到哪。眼见上班的时间到了,我也只好放弃收拾它的念头,我冲着小狗说:“等到晚上回来收拾你!”它好像听懂了,把刚从女儿身后探出的脑袋又缩了回去。
晚上下班回家,一开门,正在满地撒欢跟女儿玩耍的小狗一见我,立刻逃命般的东一头西一头四处寻找藏身之处,最后还是选择了它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女儿的身后,收起刚刚的快乐和兴奋,惶恐不安的透过女儿的裤脚胆怯地看着我,而女儿也满脸惧怕的死死盯着我,两只小胳膊还做出母鸡张开翅膀保护鸡雏的样子。刚进门看到小狗和女儿美好温馨的一幕,因为我的到来荡然无存,我呆立在那里……
这让我心里非常的失落,我知道,因为我的粗鲁我失去了小狗对我的信赖,我永远享受不到女儿和小狗之间那温馨美好的一幕。因为不久以后,小狗跟女儿出去玩走丢了,我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成为我永远的遗憾。
六、心声传情
师:老师现在真的觉得彼此信赖的境界实在太美好了。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温情。
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人类越来越多地去残害生灵。在江西洞庭湖边,生活着一群糜鹿,1998年的春天,仅有的几只糜鹿在当地居民的围剿下,被赶到了洞庭湖边,有7只,为了躲避村民的追杀跳入了湖里,其中有一只快要做妈咪的糜鹿或许是为了自己的胎儿吧,朝追赶它的村民跪下哀鸣,但是它的叫声没有唤醒当地的民众的良知,他们还是把它给杀了,当人们解开它的腹部的时候,一只胎儿还在腹中痛苦地挣扎。
师:请拿起你的笔,为保护动物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千方百计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的责任。本节课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改变以往语文课堂上单纯注重“听”和“写”方面的训练,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老师相信,只要心中充满了爱,不仅在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它们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的这篇文章有许多写得很美的情境,蕴含着丰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教师结合课文,在挖掘了课文的主题后,借题发挥,对学生融入人性教育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讲述自己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听老师讲自己和女儿和小狗的故事;写保护动物的标语,这些都让他们在心灵上懂得“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用爱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这些环节的设置触动了学生的思想灵魂,使学生有了切身的情感体会。学生流露出的是自己的深切体会,流露出的是自己的真实个性,流露出的是自己与文本之间的共鸣。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交流踊跃,整堂课在温馨和感动的氛围中结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那样高涨,情感是那样浓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参与。)
七、延读积累:
自由选择下面两项作为作业:
写一写: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读一读:推荐拓展阅读资料《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查一查: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