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
保康县实验小学 马崇博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通过课堂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课前巧妙提问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要问到点子上,力求用量少而质高的提问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问题要具有概括性,能“以一当十”,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究。所谓概括性,就是从课文的整体出发,设计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有自由驰骋的天地,有充分发挥智能的余地。
我是用“听朋友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和“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 这两句话进行比较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珍珠鸟的变化,来让同学们找出“我”默默地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进而感知文章要表现的信赖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信赖就应该尊重、欣赏,而不是占有。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发生兴趣,而且带动全文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中自读自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学生们便会具有善于思考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当然,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也发现一些经验上的不足,如,我将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很顺利地找出这个过程,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水到渠成,可能也是因为心里有这个想法,所以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老师的思路来整理,老师来总结。教完后我仔细想想,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可能效果要更好。
最后我认识到,语文课确实应该从浮华和虚无中回归到本色。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研究和理解了,语文是大有文章可作的。而且是越深入研究越觉得有意思有滋味的,越深入研究越觉得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的。其实教学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突破中求新,在变化中求发展,与其固守不如主动寻找新的途径。见多了,识广了,自己就渺小了,我认为那就是成熟了,也就是成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