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 江苏常州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濮 群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能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珍珠鸟) 教学需要真实,公开课同样如此,我们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有时不必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珍珠鸟图问:这就是珍珠鸟,你们见过吗?那么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2、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小珍珠鸟非常可爱;小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 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 4、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 引导中年级学生从预习入手,初步感知课文,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沟通起来,同时紧紧围绕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1、根据老师的板书,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段(1~2节) 第二段(第3节) 第三段(4~7节) 2、请同学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还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如用“它”来替代前面讲到的相似内容,这正是四年级练习1中的一个训练点。 四、讲读1~2节 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 1、讲读开头第一句话: ⑴ 媒体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⑵ 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讲读后面的内容: ⑴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 讲读“我”为它们做巢: 提问: 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这是一个( )的巢( )。 ⑵ 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 “我”为什么把鸟巢挂在窗前? 3、小结: “我”珍珠鸟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齐读。 五、教学生字 过渡: 在预习时,老师布置大家自学生字新词,大家学得怎样? 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2、出示生字,找出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这样的设计是从这篇课文生字的特点来考虑,像“拨”和“拔”是非常有必要讲的。 3、组织交流,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一教时的设计思路正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师的指导到位,“真实、扎实、朴实”在课堂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质量”的宗旨,我设计执教了《珍珠鸟》的第一课时。课上完了,思绪却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是我这堂课的最大的收获。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渔才能获鱼,而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用“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一问,引导学生读书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渗透了“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顺势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每段大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重复罗嗦的语句进行删减,在有跳跃的地方添加适当的词句,很自然地渗透了“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求实务本,扎实训练”是我这堂课最实在的收获。在讲读1~2节时,我敏感地抓住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通过让学生说表示高兴的词语,顺势引导学生运用这已有的感知来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兴致盎然,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读中悟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语言训练──“这是一个( )的巢:( )。”这一训练,既归纳了学生对文本的零碎的感悟,又有了总分句式的训练。然后又带着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竹条编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挂在窗前”等来体会作者对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我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需要锤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珍珠鸟,冯骥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珍珠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