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学实录)
江苏省仪征中学 鸦元锋
教学目标:用现代的眼光审美
教学过程:
我很欣赏曹刿,国难当头时,位卑不忘忧国,问战,参战,论战!
我很欣赏烛之武,怀才不遇,怨气滔天,秦晋围郑时,理智战胜情感,国家为重,人民为重,终以说辞退秦师!
我也很欣赏邹忌,妻妾成群,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善从小事见大,治国如审美,治大国如烹小鲜,成功的讽谏,千古名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方式都收到同一游说结果:说服对方。我认为除了说辞的深入浅出,除了说辞的发自肺腑,更重要的是耿耿忠心,坦坦胸怀。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战国的触龙:触龙说赵太后
面对这一题目可以提哪些问题?
触龙在什么情况下说服赵太后呢?朗读第一节。
“用事”什么意思?“新”——刚刚 赵国的国君哪去了?
赵太后遇到了什么问题?秦国为什么“急攻”?
如果改动一个标点:“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还能这样理解吗?这个“急”怎么理解?强调是攻打的迅猛。事实上,当时秦国看到了刚执政,国内动荡,国势衰微,才发兵东下;即占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赵国危在旦夕!赵太后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的?怎么译?
齐国什么意见?“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以”什么用法?意义?有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是赵太后上任后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国家危在旦夕,该不该“以长安君为质”?用现在的观点来说是什么冲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
赵太后不肯,说明她什么?溺爱!大臣们怎么做的?“强谏”——竭力劝说!大臣们为什么敢“强谏”?A忠心B新用事。所以“新用事”显得尤为关键!
新国新用事,秦才攻!就因为新国新用事,齐才苛刻!就因为新国新用事,大臣们才敢如此这般,大臣心中难免不服气!
“复”什么意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比较“又”、“再”的时态!
有人说,太后如此,写出了她性格中的特点:固执、蛮横,倚老卖老!但太后如此也有合情合理的一面:太后为什么会这样?刚刚失去丈夫,又要忍受别离;刚刚佐政,又面临如此压力。所以,太后的言辞,从心理角度看十分正常!
现在关键问题有三个:秦急攻;齐叫板:大臣强谏
关键的关键是大臣还是太后?谁来解决——触龙!触龙会沿着大臣的方法走么?写大臣对触龙的劝说有什么作用——反衬!写太后“凶横”也是!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这里的“愿”有两解:愿意:希望。选择“愿意”,说明别人劝之所为:选择“希望”,是主动所为!从表现触龙的角度来看选择哪一个?
太后知道之后,怎么想的?所以“盛气而胥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两个而字连接两个动词,动作有先有后,所以是承接,也叫顺接。臣民见太后,应快步小跑,而触龙却“入而徐趋”,以至有违宫礼,所以“至而自谢”,这些谢,就是道歉!原因是佬?病足,不能快跑!道歉之因有2个。“不得见久矣”----该不该常来?能不能常不?因为“病足”,所以“自恕”!但这次,为什么又来了?把主体改为身体行么?不敬!敬意大失!
触龙老态龙钟,不能疾走,太后当然想到自己,怎么样。“恃辇”而得!行:方式是“恃辇”,所以“而”表示修饰作用。由此看来,太后年龄怎么样啊?人老了,胃口就不行了。所以触龙,自然谈到饮食。
“日食饮得无衰乎?”什么意思啊!“衰”,减少下文还有一个“臣衰”,指衰老,与现在同义。一首诗中还有这个字:“乡音无改鬓毛衰”(斑白)
“恃粥耳”,能吃的上大鱼大肉大鹅大鸡么?为什么不能吃?年龄大,国事繁,不容易啊!法没方,一个要为车事殚精竭虑,真很感动人啊!请大家想想太后一肚委屈:新死丈夫,国家大事要自己处理,小儿子又成了矛盾的焦点;国外,秦国大军压境,城池连失,盟国条件苛刻;内部大夫强谏,不体谅自己,搞得很僵。
这里,太后没想到触龙谈的是健康,说的是起居,介绍的是食饮养生。看似东来西去,东拉西扯,洋溢于中的是深深的同情,缕缕的慰藉,丝丝的关心体贴。触龙的目的是什么?解除太后的精神武装,消除盛气!目的达到没有?“少解”。之后,触龙提出什么要求?“贱息”什么意思?能换“令郎”么?真的是“不肖”么?为什么提“最少”?-------因为长安君也是“最少”,触龙想让儿子当什么?卫士!卫士穿什么衣服?”“黑衣之数”中的“黑衣”借代什么?这个要求过不过分?为什么“没死以闻”?礼!“托之”之指谁?托他给谁?太后!太后看出了触龙的什么心情------爱怜,是溺爱么?托子于太后是保家卫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献出自己最小的儿子!在争执之中,触龙猛的送出一句压倒对方的观点:“老臣窃以为”“之”什么用法?这句译时要注意什么?
左师的例证是什么?我们齐读。“持其踵”怎么理解?念悲,同义,哀,可怜。非,不是“必勿使反”使谁返?如果正面说,该怎么说?争执之后是说服,哪一字说明太后承认了?从触龙的立论,例证,分析中,传达了这样的诚意。
1、 对女儿有长远考虑
2、 爱,不溺爱,念悲其远
3、 那么,反过来比照长安君呢?他缺少的是什么?比照自己的儿子,又缺少的是什么?
我们说,触龙此时已直奔劝说的主题了。《战国策》的特点,我们说了,作者确实是“精于描写”从太后的盛气-----少解-----笑-------然,的确描写!但对话过程中,我觉得描写还不够细腻,请读课文,给人物对话前,加段情态动作心理描写。
深远的道理,触龙如何走向“说”的目的地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赵之为赵”两个赵字怎样讲才好?你想想“侯”、“继”的词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名-------动)继者不在,你推想一下原因是什么?他们落得什么结果?“近者”什么意思?(在位时间短)触龙如何反思的?是人主子孙不善么?是什么?
“位尊而无助,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怎么翻译?强调:“而”,转折;挟,拥有;(学生译时没注意互文:地位尊贵,俸禄优厚却没有功劳,然而拥有很多的珍宝。)这句揭示了继承人不在的正面原因。这是从历史的角度从教训上告诉点明太后。接着,怎样进行类比的呢?尊,使动用法。“封之以膏腴之地”如何译?点一下,状语后置!何以自托于赵?“以何”劝说的结果呢?“约”,什么意思?乘shèng一车四马。质于齐即于齐质。
朗读全文,思考:
1、 触龙的劝说为什么能成功?
2、 太后是否是一个蛮横无理的执事者?
3、 触龙劝说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课上到这儿,我们开头的疑问还有哪些没解决?“劝说之后”好像还没有解决!比如长安君怎么想的,触龙退朝之后呢?齐国,我们就-------
这课还有很多文言知识要我们归纳,我们动手做一下:
1、 通假字
2、 活用词
3、 典型句式
4、 虚词: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