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王 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去年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曾轰动一时,刺客刺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多方演绎。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历史上一个类似刺秦的故事。下面请大家自读一下这篇出自《战国策·魏策》的历史短篇。 二、学生活动 1、自读后,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学生判断其读音、句读是否有误。 2、齐读。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四人一组,教师轮流指导) 4、请学生复述故事大意。(其他学生从语气、语态、是否流畅、描述是否准确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5、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揣摩其语气) 三、教师小结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使秦王折服,终不辱使命,这种勇气和胆识是难能可贵的。而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慑下败下阵来。 四、人物分析(板书) (傲慢无礼)秦使 → 安陵君(委婉坚决) (不卑不亢)唐雎 → 秦王 (骄纵、虚伪、阴险──“不说”、“怫然怒”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色挠”)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战国策》、文中典故的资料。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3、自由结组,编成课本剧,课上展演。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二项作业完成情况,抽查字词解释 二、资料搜索 1、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战国策》(结合注释了解) 2、战国时期的“士”及以养士三千著称的“战国四公子” 3、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历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注: 1、《战国策》又名《十二国策》,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灭六国约二百三四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学生只要能了解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鲜明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即可。) 2、以上三方面资料大部分由学生讲述,教师适当补充。 三、学生课本剧展言 通过演出旨在考察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四、作业 1、课后练习、本课同步。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自读课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并组织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 从学生活动来看,他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很高。且对唐雎这样的历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冲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投入排演课本剧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他们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鲜明的性格。通过揣摩秦王与唐雎的性格反差,达到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一部分学生还通过课下资料的搜集,找到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文学常识。如有的学生搜集到了课文中三刺客的详细资料,甚至还有的找到了一些其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刺客资料。有的学生则搜集了有关课文出处的资料。这对教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资料检索能力的锻炼,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