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 朱翠红 【教材与学情】 本篇课文文质兼优,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是学生阅读鉴赏的好范文,值得认真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2、学习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等技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建构问题,授之以法,放手自学;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全文理解其内容 三、题解 1、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2、《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即婉言规劝之意。你能说说和它同类的词语及其含义吗? 明确:“讥”、“诽”、“谤”、“刺”、“谏”、“说”谏者,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暮寝而思之”。 由此可知:“王之蔽其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的齐威王呢? 五、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我孰与徐公美?”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你分析出来吗?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3、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⑴ 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⑵ 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六、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 (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七、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八、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归纳后代表发言) 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 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附: 邹忌: 齐威王: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7、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 ⑴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⑵ 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⑶ 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⑷ 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⑸ 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8、补全下列名句: 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⑵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⑷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⑸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九、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 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 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 ⑴ 话题设计: ① 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② 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③ 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④ 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 ⑵ 思想内容借鉴 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十、小结 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附板书设计】 邹 内涵:委婉规劝(是什么) 忌 讽 原因:王之蔽甚矣(为什么) 齐 王 方式:设喻(类比)(怎么办) 讷 谏 效果:善……战胜于朝廷(怎么样)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