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吕 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的写法。 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 ) 怫( ) 跣( ) 抢( ) 祲( ) 缟( ) 傀( ) 挠( ) 请写下你认为还需注意的字词读音。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怫然 免冠徒跣 抢地 休祲 色挠 谢谕 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意义。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⑴ 故不错意也( ) ⑵ 仓鹰击于殿上( ) 5、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 ⑴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 ⑵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 6、难句翻译。 ⑴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⑵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⑶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三、深入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生思考后师提问。) 3、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⑴ 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 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 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 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5、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翻译一句,把握关键词。 四、文章结构内容: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 。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 。 第二层(第3段),写 。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 ⑴ 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⑵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⑶ 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第二段: ⑴ 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⑵ 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⑶ 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⑷ 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3、请你仿照上面的问题,针对第三段第四段各设计两个问题: 第三段⑴ ;⑵ 。 第四段⑴ ;⑵ 。 六、知识应用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3、“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4、 。 5、 。 6、 。 七、修辞手法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夸张: 。 排比: 。 对偶: 。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八、课文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 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九、作业 联系练习三,总结古今异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