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颇有感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齐相邹忌为使齐威王接受建议,不得不绕了一圈,先以与城北徐公比美。本不比徐公美,而妻偏爱、妾怕、客有求与他,所以都说徐公没有邹忌美。话锋一转,齐国那么大,宫里的妇女、左右的侍臣谁不偏爱大王,朝廷的臣子谁不怕大王,而全国的人谁不有求于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于是,齐威王就下了一道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错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旁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间进;一年以后,即使想提提意见,也没有可说的了。其结果,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叫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也就是说,政治清明,不须用兵就能使别国敬服。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已成为旧闻。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纳了群臣的意见,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在二十世纪曙光初露之时,亳州市掀起了划时代的一页。市委书记王首萌、市长王春敬深感担子重,责任大,生怕因工作和决策的失误使亳州丧失发展良机,辜负亳州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为此,致书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寻贤言:“只要是出于公心,明以大义,真话诤言,皆以为所求。”问贤策:“只要有益于亳州发展,有利于人民富裕,一得之见,皆为所求。”求贤才:“举贤荐能,毛遂自荐,一技之长,皆为所求。”并热望国内外有识之士,贤良方正,建言献策,举荐英才。书记和市长的《求贤书》与齐威王的纳谏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求“三贤”是书记、市长发自内心的渴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齐王纳谏是由于大臣善意的规劝方才为之。其二,《求贤书》是为了亳州市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襟怀,而齐王则是为自己的统治能够长久。其三,书记市长寻贤言、问贤策、求贤才,能够做到“三求”,而齐王仅仅接受官员、百姓对他过失的指责和规劝而已,只得了贤言,而对贤策和贤才能否采纳和启用则不得而知了。齐王“三求”有其一,尚能使他国威服,而今天,书记和市长的《求贤书》对贤言、贤策、贤才皆所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能使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戮力同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而再展亳州宏图,再造亳州伟业,再创亳州历史的辉煌。亳州必将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耀在大京九线上。
紫秋居士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战国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起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